專訪金都導演黃綺琳電影之路 - 明報校園記者計劃

專訪金都導演黃綺琳電影之路

文.霍曉彤 荃灣官立中學   中四

黃綺琳原是一位理科生。10多年前,她在不斷探索新事物的過程中,找到了自己的興趣及長處,便毅然投身電影業,有份創作不少如《嘆息橋》、《金都》等優秀的作品。一直以來,她都有着名為「誠實面對自己」的信念。這次,相約這個第39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最佳新晉導演得主,走進她感情細膩的內心世界,一究黃導演投身電影業的原因、對電影的看法及其心路歷程。   

由迷惘到找到方向

黃綺琳原先的專業可謂跟他現在的職業完全搭不上邊——她用學士讀理科,大學時在中文大學主修生物係,看樣子更像是一個會從事研究工作的人,而並非一個創作故事、述說感情的人。「我中學時成績很好。當時幾乎所有成績優異的人都會去讀理科,於是我也隨波逐流地讀理科。而讀大學時,我也為了保險起見而選擇了生物系。」黃導演坦言,她當時處於一個迷惘的狀態。她沒有自己的興趣,也不知道原來這個世界有其他行業。

黃導演進入大學後,她才發現原來大學有不同的科目。於是,她開始報讀各種初階課程,希望找到自己的長處和興趣。「我又是讀過很多科目,天文學、社會學和其他的科目都有試過。其中有兩個科,一是關於流行音樂的,另一個則是『認識電影』。我發現我對他們很有興趣。」由那時起,黃綺琳便萌生把電影及音樂當作自己終身事業的想法。

想做填詞人,更想嫁給「歌詞創作」

「大學時,我參加了一個活動,當中我意外發現自己改編歌詞是比其他人快。」一直沒有特別擅長事物的黃綺琳,終於發現了自己的長處。「我甚至有了『我要和它結婚』的想法。」她認為,把廣東話詞語填入歌曲裏特別有趣,因為廣東話有九聲,歌詞不「啱音」便會令歌詞意思改變。例如,她聽過一首韓語改編成廣東話版本的歌,裏面的歌詞原本是「分分鐘相信你」,卻因歌詞不「岩音」而變成了「分分鐘想信你」,令歌詞的意思與原來截然不同。

為了成為填詞人,她甚至毛遂自薦,向音樂公司發電郵、向業內人士打電話。「我想,做填詞人這件事,已經用盡我一生的勇氣了。當然,現在我會覺得從前的自己太衝動和天真,但我也有點懷念那個充滿衝勁的自己。」後來,黃綺琳真的與一間音樂製作公司簽定合約。本以為美夢終於成真,卻發現這份工作和她想像中的有點出入。填詞人不可直接接得工作,而是要將比賽一樣與其他填詞人競爭,只有最好的作品才會被採用。久而久之,她的熱情也被磨滅。後來,他們再也沒有續約。

雖然如此,黃綺琳對填詞的愛卻沒有減少。她曾在她的臉書上寫道:「如果努力和熱誠可以量化,我用在『想成為粵語流行曲填詞人』的力,應該比我用在『想成為電影導演』的力多一千倍……事實證明,很多事情不是用力就有效果的,所以,真心做喜歡的事就好了。」無奈不能靠填詞工作維生,黃綺琳只好把它當成興趣,而非事業看待。不過,其實她最近也可算是

夢想成真了——在她與音樂公司簽約十年後,她所填的《金都》獲得了第五十六屆金馬獎及第三十九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原創電影歌曲提名,可謂是十分了不起的成就了。

雖然她做不了全職填詞人,但黃綺琳可以做與其相關的工作,例如導演、編劇等。不過果然她最喜歡的,依然是做填詞人。

創作作品靈感來自生活

當被問到做填詞人和執導的共通之處是,黃綺琳指出兩者都是透過觀察這個世界,再用不同媒介來表達出來的。「我從小便住在金都商場對面。這個商場的下層販賣着各種婚慶用品,上層卻是住宅。金都旁邊又有一個中港旅遊巴站,感覺一個小社區已經形成,十分有趣。我便想以這個地方作為電影的起點。」她指,自己會將自身所面對的困難放入作品中。例如她創作《金都》的時候剛好三十歲,身邊有不少同學已經結婚,而自己也會受到家庭方面的壓力。於是她便以此作為靈感。「在創作電影的過程,我會思考自己在生活上遇上什麼困難,例如我不知道自己應否結婚,於是我便會以劇情的方式去購買自己的答案。」她稱,她透過創作《金都》,得出了對婚姻一事的新看法。「原本我想表達出『結婚是愚蠢的』這個思想,現在卻不同了。其實問題重點不在結婚制度,而是在於你遇到一個怎樣的人、你們之間的溝通模式和你們需不需要『結婚』這個制度來維持關係。」

不夠勇於嘗試,但能誠實面對自己

可能有不少人以為黃綺琳是一名敢想敢做的人,但她笑言自己其實並不夠勇於嘗試。「我很多時候都不夠自信,覺得自己不夠好,會一直想留在自己的安全區來。」反而,以「誠實」來形容她可能會更加適合。

「我需要對自己誠實。我不會創作出連自己都不相信的作品。」對她來說,電影的意義是「表達自己」,而她希望這件事是誠實的。在創作時對自己誠實,可以使自己了解自身更多。而透過觀眾的回應,他也加深了對自己的認識。「我了解到自己未來可以如何進步,是很好的學習過程,也是人生中重要的一部份。」黃導演如此說道。

「不過,我最近也真切地感受到誠實的危險性。當你已經以最真實的一面示人時,你還可以如何『退』、如何避開一些批評和中傷呢?」原來有人認為《金都》在讚美大陸人,貶低香港人,於是在網上攻擊她。「但我其實並無此想法。當然,這是他的看法——我無法否定它,但我絕不認同這個說法。只是,原來誠實地呈現自己的看法,也有點危險。」不過,她並不會因此放棄這個信念,反而會堅強地面對困境。相信我們在黃導演未來的作品裏,仍能一窺其實內心世界。

找到自己的終身夢想並不簡單,而達成它更加困難。無論有什麼困境,黃導演都終於自己,而最終她也得以在電影業中取得成就。黃導演的作品靈感來自生活,因此顯得特別真實,打動了不少觀眾的內心。相信黃導演將來依然會是那一個忠於自己的人,為我們帶來更加多優秀的作品。

評語:
欣賞你用心整理採訪內容,而且善用不同資源,如引述黃綺琳臉書內容,令內容更豐富。
惟文中有數處錯別字,如「終於自己」應為「忠於自己」、簽定合約應為「簽訂合約」。另外見面時提及撰稿應注意內容真確性,這部分仍需進步。(黃綺琳在訪問中指自己是在中學(而非大學)參加填詞比賽,從中發現自己改編歌詞比其他人快。)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