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眼中假新聞 - 明報校園記者計劃

讀者眼中假新聞

文.陳星

 同事早前參加了世界報業協會(WAN)在香港舉行的「亞洲數碼媒體2018」研討會,並在周二的例會上,介紹了媒體數碼發展的最新進展,其中提到「假新聞」(fake news)的一些發現,頗叫大家驚訝。

 在新聞工作者眼中,一向的認知是,假新聞是那些道聽塗說、嘩眾取寵、胡亂虛構或揑造的所謂新聞,可是原來在讀者心目中,「假新聞」的範圍更為廣闊,根據Digital News Report 2018的調查(該調查在全球37個市場共訪問了74,000人),只有26%的受訪者稱受到完全虛構出來的假新聞侵擾,反而更多的人,39%抱怨讀到一味帶導向性(spin)或內藏目的(agenda)的「假新聞」,42%人就形容每周都受報道出錯、標題黨(clickbait)的 「假新聞」之苦。也就是說,讀者同樣視spin、帶agenda、新聞出錯,甚至一味吸睛、名不副實的「標題黨」為「假新聞」。

 這個發現,對同事來說可說是暮鼓晨鐘。向來重視公信力的《明報》,當然不會容許揑造的新聞見刊,會小心查證每一個消息來源,可是看來這仍不足夠,特別對於消錯滅錯、避免嘩眾取寵及防範隱藏議題方面,依然有許多空間可以改進,需要我們更留神在意。

 至於假新聞氾濫,誰人應負責任呢?75%人認為出版人應出力更多去對付假新聞,71%人認為facebook、Twitter、Google+等社交媒體平台有責任,在美國有41%人認為政府應出手,亞太地區的數字高一點,認為政府責無旁貸的有65%。

 調查還有一個重要啟示,已日漸被視為「老餅」的facebook,儘管仍是新聞傳播的number one社交平台, 但是使用率已愈來愈走下坡,同時間WhatsApp、Twitter、Instagram及Snapchat就節節上升,這對於新聞機構如何投放資源,值得深思。

原刊2018年12月10日《明報》副刊世紀版「編輯室手記」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