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素養工作坊】 學者:每篇報道背後有框架 - 明報校園記者計劃

【傳媒素養工作坊】 學者:每篇報道背後有框架

【明報專訊】曾任記者的香港大學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副教授傅景華,在傳媒素養工作坊中指出,每篇報道背後都有一個框架,媒體只呈現想讓讀者知道的內容,而非事實的全部,「媒體較常使用集中報道衝突場面的對立框架,因為衝突場面較易吸引讀者」。他續稱,選舉新聞屬典型例子,傳媒最常報道不同候選人的票數、得票百分比差距,看誰贏誰輸,以及各候選人的策略、公布結果時的反應等。他認為,辯論框架最能協助社會討論問題,如報道候選人的政綱,將雙方觀點放在同一平台上討論,惟辯論框架對讀者理解時事的能力要求較高,且相對缺乏趣味,故較少在媒體出現。

緊記媒體各有局限

有校記問:「如何可以不被媒體框架影響?」傅景華說:「在求學階段開始了解媒體運作、培養傳媒素養非常重要,當學生明白媒體的運作、知道新聞是如何生產的,便能知道更多媒體的局限,以及學習分析不同媒體的內容。」他建議校記在閱報時記着自己只在看框架內的內容,若想更全面了解事情,宜多看不同媒體的報道,以及增強學識,增加理解新聞的本錢。

■校記感想

黎凱盈(德貞女子中學,中四)
「傅景華提到新聞九大基本原則(出自書籍The Elements of Journalism: What Newspeople Should Know and the Public Should Expect),包括『新聞必須真確,要報道事實的真相』等,是每個記者均須堅守的規則,對於我這名校園記者也不例外。他的講解提醒我撰稿時要小心,以新聞原則作報道指標,別讓不準確的新聞流出。」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