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岸公司調查報道 揭權貴隱密營商活動 - 明報校園記者計劃

離岸公司調查報道 揭權貴隱密營商活動

《明報》奪得2014年度香港報業公會「最佳獨家新聞報道」冠軍的「權貴離岸公司調查報道」,是一個長達半年的系列,由當年1月22日刊出首篇,至7月7日,共5大組報道,揭示不少中港權貴、富豪透過離岸公司進行營商活動內情,涉及的人物包括香港官員梁振英、陳茂波、邱騰華,內地權貴溫家寶、李鵬、戴相龍等的家屬。

整個系列由《明報》偵查組負責,源頭來自「國際調查記者同盟」(The International Consortium of Investigative Journalists,簡稱ICIJ)所掌握的一批離岸公司秘密檔案。

ICIJ是美國一個非牟利新聞組織,成立於1997年,主要靠民間捐款營運,總部設於首都華盛頓,成員來自60多個國家及地區,共160多名記者及特派員,宗旨乃專門報道跨國犯罪及揭發各國政府腐敗行為。

ICIJ於2012年初收到一個電腦硬碟,裏面儲存了兩間中介公司截至2010年合共250萬份的離岸公司秘檔,相關公司大多在英屬處女群島(BVI)成立。2013年4月,ICIJ開始根據這資料庫發表多篇報道,揭發歐美和韓國多國政要及家屬,如何透過離岸公司隱藏財富。最終觸發英、法、德等五國政府宣布,彼此交換銀行和稅務資料,追蹤國民在海外的資產。

2013年中,ICIJ因應上述資料庫,共儲存2.2萬名內地和港澳投資者,以及1.6萬名台灣投資者的離岸公司資料,因此針對大中華區展開調查報道,最終選定與香港《明報》、台灣《天下雜誌》、德國《南德意志報》和一間中國媒體組成合作團隊。不過,據報該中國媒體表示受到當局警告,不得發表有關離岸公司資料庫的報道,因此退出團隊;為免記者遭到打擊報復,ICIJ決定不公開該中國媒體的名稱。

除了「權貴離岸公司調查報道」,《明報》與ICIJ於2016年合作偵查「巴拿馬文件」,亦奪得香港報業公會2016年度「最佳新聞報道」冠軍。「巴拿馬文件」掀起的離岸公司文件泄密風波席捲全球,《明報》憑着偵查、港聞及經濟組多名記者努力,深入分析海量文件,製作得獎的「巴拿馬文件香港篇」系列,揭發多名中港政商名人擁有離岸公司,反映本港查冊及利益申報制度存在漏洞。

多年來,《明報》所以致力從事這類揭秘式報道,偵查組記者於2014年4月10日,在副刊「世紀」版「編輯室手記」,發表題為「監察」的文章有所解釋,以下是原文。

監察

文.偵查組記者

 英屬處女群島(BVI)、開曼群島(Cayman Islands)等地有「避稅天堂」之稱,在這些地方開設離岸公司,不僅能受惠於當地的稅務政策,節省稅款,更重要的是,這些離岸公司的隱蔽度極高,外界無法查閱股東和董事身分。因此,不少投資者利用離岸公司隱藏資產。本報早前調查特區政府主要官員的資產,正正涉及BVI公司。

 國際調查記者同盟(簡稱ICIJ)在兩年前,取得一套載有逾12萬間離岸公司資料的硬碟。本報與ICIJ合作,嘗試在ICIJ的資料庫中,搜尋特區政府主要官員及家人的蹤迹,結果發現邱騰華妻子黃雪兒,曾透過一間BVI公司,投資股票、債券和外匯。

 除了邱騰華妻子之外,發展局長陳茂波早前捲入劏房及囤地風波,亦同樣涉及多間BVI公司。本報翻查大量本港公司註冊處的文件,發現一間與陳茂波「外家」有關的BVI公司,可能曾在美國投資土地。為找到確切證據,本報除了聯絡ICIJ協助之外,同時主動翻查美國官方的土地業權紀錄,並直接聯絡美國當地政府查證,最終本報在上月取得美國當地的土地買賣契約,證明這間與陳茂波「外家」有關的BVI公司,的確曾投資美國土地。

 現時港府並無要求高官申報配偶財產,然而,政府官員接觸大量機密資料,倘若配偶透過BVI作多項投資,公眾根本難以監察,亦令人擔憂高官配偶,會否因為某些機密消息而獲利。事實上,不少先進國家均要求高官申報配偶財產,港府確有必要檢討現行申報機制,提高官員家人的資產透明度,避免再有高官惹上利益衝突嫌疑。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