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動老婆餅 - 明報校園記者計劃

出動老婆餅

文.何麗玲

 《明報》國際組這些年來一直努力突破光坐在報館蒐羅各地新聞的傳統,務求發掘自家的東西:靜的如訪問駐港總領事、學者專家,動的如2004年深入南亞海嘯災區、走訪311大地震後的日本東北部,還有美國總統大選等。不過,國際組同事採訪經驗始終不及港聞、中國組等同事,尤其消息情報網絡薄弱。

 上月採訪越南特金會,記者才首次嘗到「鐵腳馬眼神仙肚」的滋味。2月27日周三晚,大家苦候美國總統特朗普和朝鮮領袖金正恩半年來首次相會晚宴。峰會現場並非記者可進,於是其他傳媒記者便在索菲特傳奇大都市酒店封鎖線外揣摩美朝領袖車隊的行線,預早度位據地。我單人匹馬,不可能仿效他們在會前一兩天就佔據有利拍攝位置,但也在預定會面前一個多小時前選在酒店正門左側十字路口「恭候」。

 我守在高腳架和鐵馬之間,由鐵馬後第三排逐漸擠上前去,難得擠到第一排迎向酒店正門,便運用手機、相機的長鏡頭,像馬眼般瞪着出入人員動靜。其間,我跟大家一樣一見異動就彎身向前,盡量伸臂高舉相機,加上受推撞,前排人無一倖免成為後排的「相機托」,於是我既曾把人當托位,也當過人家的相機托。但是「凌波不過橫塘路」,無論特朗普抑或金正恩俱從別途繞進,而且車隊距離遠,領袖落車一瞬便入酒店,現場記者們不甘驚鴻一瞥,大呼「encore,再來一次」。

 採訪特金會捱餓最久的一次,是周四峰會正式舉行那天。當天7時多吃過早餐就直捱至下午4時多。惟周三晚上,我只吃了一塊餅,便空着肚子前後站了近5個小時,站到腳軟腿痺。

 為開拓特金會的消息渠道,我嘗試求諸一盒港產老婆餅。我在國際新聞中心寫稿時,除了拿來填肚子,也有幾次用來招呼附近的外國行家拉關係,說:「你要嘗一件嗎?」

 「多謝。」

 「噢,你真好。」

 「我要半件就夠。」

 「餅餡是什麼?」

 可是無一例外,行家拿完餅甚至連名字都未交換便鳥獸散。畢竟大家在新聞中心裏,寫稿呀,錄音呀,講電話呀,都各有各忙,出現的時間又不一致。不過,老婆餅縱建立不起消息網,起碼做了「友誼大使」吧。

原刊2019年3月20日《明報》副刊世紀版「編輯室手記」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