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之間 - 明報校園記者計劃

一念之間

文.馬耀森

 夏天行山,最重要是做足充分準備,例如多帶食水,還要揀選合適路線。不過,記者為了發掘真相,有時並無選擇,最近為了找出一間隱沒在山林之中的濾水廠,發生了一段小插曲,事後認為一念之間的決定足以影響事件發展。

 本報早前報道揭發大埔頭濾水廠停運至今16年,面積達1公頃的地皮長年曬太陽,是典型的政府地閒置例子。這篇報道的線索源自行山人士上載到facebook的一輯相片,顯示濾水廠已閒置多年。從照片所見,濾水廠部分設施如沉澱池儲存積水,長滿雜草,行山人士在網上留言,擔心帶來蚊患問題。時為4月,天氣漸熱,濾水廠積水隨時成為蚊患源頭,記者到現場了解情况,以核實行山人士所言是否屬實,是自然不過的事。

 記者按地圖所示,在一個烈日當空的下午,在太和沿着唯一的小徑登山,途經著名的泰國寺時,已有僧人提醒前路遭去年超強颱風「山竹」摧毁,大量塌樹及崩塌山泥,將小路掩沒,但記者仍嘗試沿路前進,跨過大量塌樹,可是有部分路段塌方,實在無法前進,遂折返泰國寺,再三打探得知是唯一登山小徑,唯有硬着頭皮再闖,偶然發現有行山人士自行開闢新路線的痕迹,沿路在樹上綁上不同顏色絲帶,作為記號。記者遁記號指示,手腳並用,摸索上山,雙手除了遭蚊狂叮,更被長有倒刺的植物拖出多條血痕,不過最後成功到達濾水廠,發現已人去樓空,不但成為「蚊蚊樂園」,更令人聯想到政府稱覓地建屋難,但又有大量官地及政府物業未善用的矛盾局面,因而再翻查紀錄,證實這幅地皮從未被納入檢討,是否應作其他用途。

 事後回想,若最初在網上看到濾水廠照片,只視為一輯沙龍,按過讚便算,未有動身前往現場,而途中遇到小徑受阻而折返,事情發展有可能不一樣;事實上,多年來負責採訪與環保相關的新聞,不時需要隻身前往偏遠鄉郊,過程充滿未知數,很多時未到最後不知結局如何,當中固然有不少失敗例子,但成功的經驗更令人印象深刻,為追查下一宗新聞注入動力。

原刊2019年6月17日《明報》副刊世紀版「編輯室手記」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