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鑰機:評選香港新聞大事的不同因素 - 明報校園記者計劃

蘇鑰機:評選香港新聞大事的不同因素

【明報文章】香港新聞博覽館將於今年12月開幕,現正密鑼緊鼓籌備展覽內容。上月它邀請公眾投票,選出開館時大家希望看到的10件香港新聞大事。

博覽館事先交由歷史及新聞學者從數百件事中,選出30件能夠反映香港政治、經濟、民生和社會各方面發展的主要新聞,然後讓公眾投票。該館下一步將綜合公眾和專家委員兩方面意見,確定哪10件事率先在館內展出。

附表列出這30件香港大事,以及它們發生的年份和事件性質。從年份看,發生於1900年之前的只有兩件;1900至1949年有3件。自1950年開始,每個10年都有數件,其中以1970年代至1990年代所選的事件較多。這30年也是香港急促發展和較為動盪的時候。

3個「I」令時事變新聞

從事件性質看,30件事以政治和社會為主。13件屬於政治事件,有些涉及其他國家,其餘多和中國內地有若干關係。社會事件也有13宗,可細分為天災、建設、衝突和醫療衛生等。也有4件有關經濟的要聞,涉及銀行、股市和匯率。

什麼因素令時事變成新聞?一般來說看3個「I」:(1)Immediacy,即時性;(2)Importance,重要性;(3)Interest,趣味性。不過大新聞主要看「重要性」,「趣味性」不是主要考慮。重大新聞首先講求影響力,例如實施聯繫匯率、香港前途談判、社會重大建設、SARS疫情、制水等,涉及社會上很多市民。第二是看事件的爭議程度,例子有佔中、居港權問題、罷工、金禧事件等。第三是事件的罕有性,如天災、鼠疫、股災等。

第四是發生的時間,例如大家對百多年前的事興趣較低,近三數十年的就會有集體回憶。第五是事件發生的時間長短。災害或特定事件如地鐵通車都在短時間出現,也有事件拖得很長,例如香港淪陷至光復、越南船民、中英就香港前途談判等。事件涉及的主角有時也是因素,通常政府或大機構容易成為新聞,一些知名人士亦然。

在今次票選活動中,根據上述準則,一些有重大影響的新聞、有明顯的爭議、罕見的天災疾病、較近期發生的事,應可獲較多票數。就如佔中、SARS、特區政府成立、八九民運、六七暴動等,應有較大優勢。其實一些經濟事件如股災和聯繫匯率,和市民息息相關,而且影響深遠。香港的主要建設如地鐵通車、十年建屋計劃、新機場啟用、廉政公署成立,對香港長遠發展也有重大意義。

不妨一起選100件香港新聞大事

如何選出開埠以來的10件大新聞,也要考慮事件的年份和性質,分別在這兩方面找到平衡,即從不同年份中選出不同類型的事件。不同年紀和階層的市民也許各有看法,所以不容易達至統一的選擇。這個評選活動除了有公眾參與外,還吸納新聞業界和專家學者的意見,令所得結果更有代表性。而且今次選出的10件大事,只屬新聞博覽館的第一階段展品,之後陸續會展出更多香港事件。

只選10件事情,容易掛一漏萬。我們不妨「逆向」思考一下,日後一起選出香港100件新聞大事,其代表性就自然更強了。可供選擇的其他事件其實不少,例如1956年右派暴動、1962年颱風「溫黛」襲港、1966年天星小輪絕食事件、1980年取消抵壘政策、1987年聯交所停市4天、1996年八仙嶺大火及嘉利大廈大火、1997年禽流感全港殺雞、2004年領匯上市、2012年國民教育爭議、2016年DQ(取消資格)議員事件等。

今次選出第一階段的10件大事,主要的目的是聚焦在極少數事件,但以後累積下來的很多批「10件大事」,就可令這些樣本更為全面。所以大家不用心急,大新聞會不斷發生和被呈現,日後多去新聞博覽館免費看展覽就是了。

■稿例

1.論壇版為公開園地,歡迎投稿。論壇版文章以2300字為限。讀者來函請電郵至forum@mingpao.com,傳真﹕2898 3783。

2.本報編輯基於篇幅所限,保留文章刪節權,惟以力求保持文章主要論點及立場為原則﹔如不欲文章被刪節,請註明。

3.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可用筆名發表),請勿一稿兩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除附回郵資者外,本報將不予退稿。

4. 投稿者注意:當文章被刊登後,本報即擁有該文章的本地獨家中文出版權,本報權利並包括轉載被刊登的投稿文章於本地及海外媒體(包括電子媒體,如互聯網站等)。此外,本報有權將該文章的複印許可使用權授予有關的複印授權公司及組織。本報上述權利絕不影響投稿者的版權及其權利利益。

作者是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社會科學院副院長,他有參與籌備香港新聞博覽館的展覽內容

[蘇鑰機]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