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記錦囊 – 同心協力 抗拒資訊病毒 - 明報校園記者計劃

校記錦囊 – 同心協力 抗拒資訊病毒

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期間,政客謊言不絕,假新聞滿天飛,因而流行Fact Check,以證真偽。原來,美國新聞界信奉Fact-checking(事實核查)已經20多年,1995年創立的Snopes.com,便是專門用來查證什麼是真消息、什麼是假新聞的網站。 2020年4月6日,政府在社交專頁「添馬台」圖文並茂,闢謠兼澄清,指「網上流傳有食客在餐廳吃飯,食物未到把口罩除下即收告票,被罰二千元;有食客坐錯一些被禁坐的座位,又被定額罰款二千元,謠言不絕」。帖文稱關於餐飲業方面的防疫新規定確有罰則,餐飲業務負責人違反可能被罰,但新法例沒有針對食客的定額罰款。而負責執法的部門同日則謂,相關法例生效後,至今巡查2.2萬多次餐飲業務處所,作出1500多次勸喻,唯沒有提出任何檢控。 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期間,政客謊言不絕,假新聞滿天飛,因而流行Fact Check,以證真偽。原來,美國新聞界信奉Fact-checking(事實核查)已經20多年,1995年創立的Snopes.com,便是專門用來查證什麼是真消息、什麼是假新聞的網站。

圖片來源:政府社交專頁(fb)「添馬台」

差不多在同一段時間,社交媒體流傳一段錄音,一把近似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醫生的聲音,講述因新型冠狀病毒忌鹼性物質,防疫關鍵是把體質維持「弱鹼性」,錄音建議不要飲用本港某幾種牌子的樽裝水,並呼籲市民多吃蔬果,少吃肉類,因肉類分解後的蛋白質帶酸性。何栢良醫生事後透過電台訪問及社交網站發聲明,否認錄音人是他,懷疑有人假冒其聲線發布假資訊。何醫生直斥進食鹼性食物能抗病毒毫無科學證據。

類似的假消息,甚至是假新聞,在社交媒體大行其道的今天,簡直是無日無之,不論你作為校園記者,或是普通讀者,都應培養辨別訊息真偽的能力。

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榮休教授陳韜文博士4月2日在《明報》的撰文:「虛假新聞——疫情中的資訊病毒」,分析如何辨識資訊真象,值得大家學習,以下節錄部分供參考:

新冠疫情的動向直接影響我們的安全福祉,是以爆發以來,相關新聞供應不斷,也受到各方熱切關注。不過,在滾滾疫症信息洪流中,可謂泥石俱下,有真確的新聞,也有不少虛假消息。這些虛假新聞有小量寄生在傳統大眾媒體內,但更多的是充斥於社交媒體。虛假新聞為了掩蓋虛構的內核,往往披上可信的外衣,使其更具欺騙性。它們像病毒一樣,堪稱為「資訊病毒」(infovirus),有傳染性,主要藉着群組傳播「人傳人」,間中也借助大眾媒體的放大作用,形成「資訊疫症」(infodemic)的現象。

虛假新聞古已有之,只是於今尤烈,這跟傳播數碼化有很大關係,因有了數碼技術,什麼斷章取義、移花接木、魚目混珠、真假混雜、張冠李戴等作假手法,無論是文字的,甚或是照片錄像的,都不難做到。也因為數碼技術的發展,發放的渠道大量增加,可發放於舉手之間。加上身分的隱蔽性強,被人發現的風險也很低,因而造謠的誘因比以前大。

虛假新聞的流行跟普羅大眾的心理需求也應該有很大的關係。人們多少對事物都有意識形態化、刻版化的傾向,喜歡聽到氣味相投的聲音。虛假新聞倒向一邊的居多,較易投人之所好。况且,人們對疫症一類事情的認識不多,對遠方的事情更知之不詳,手頭又可能缺乏可靠快捷的消息,因而對送上門而切合自己心理需要的消息便容易喪失應有的批判態度。

我們對世界的認識是應以真實為基礎的。虛假新聞只會導致我們誤讀世界,造就錯誤的判斷,催生錯誤的意識及行為。以訛傳訛的結果是損害集體健康,破壞資訊生態,拉低民智。我們必須對新聞資訊的真偽加強識別,把謠言消滅隔離。遇到新聞消息我們首先要查看信息的來源。如果有明確的來源,而來源又有公信力,我們的信心會大一些。如果消息來源多於一個,對其真確性自然更具信心。英女王確診一事來來去去都是只有一個不見經傳的來源,未見有其他英國傳媒報道,自是應該懷疑消息的真確性。

除了查看信息的源頭外,也同時要以邏輯及常識衡量消息,看看是否符合推理原則,跟其他已知事實是否相符。有人曾假借袁國勇等人之名在網絡說話,但是你一聽就覺得所說的內容好像跟他們的身分不完全相配,那就要查證一下。

總結一句:在生死攸關的問題上,我們應該依靠有公信力的新聞來源。遇到任何消息,只要我們願意查看一下消息來源的可靠性,並以邏輯及常識衡量一下消息的合理性,謠言應該可以止於智者,為禍人間的資訊病毒也會減少一些。

陳韜文教授的原文提到,為了對抗資訊疫症,世界多國都有事實核實組織(fact checker)之設。疫症發生之後,國際事實核實網絡(International Fact-Checking Network)眼見相關虛假新聞氾濫成災,乃連結世界60多個國家地區超過100個核實組織,成立冠狀病毒事實聯盟(The #CoronaVirusFacts Alliance),一起協作打擊資訊病毒。校園記者不妨登入該組織網站,了解fact check 的工作及其核實結果。

延伸閱讀:〈核查事實 抗假新聞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