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屆校園記者:357校記開學禮 即席上傳媒課 - 明報校園記者計劃
各嘉賓見證第20屆校記宣誓就任,包括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學術部主任陳匡正(前排左起)、教育評議會副主席吳嘉鳳、教育局課程發展處中國語文教育組課程發展主任陳昌勇、《明報》總編輯梁享南、恒生銀行傳訊及可持續發展總監張樹槐、香港津貼中學議會主席潘淑嫻、中大新傳學院專業顧問區家麟,以及浸大傳理學院新聞系高級講師呂秉權。

第20屆校園記者:357校記開學禮 即席上傳媒課

第20屆「明報校園記者計劃」於1月19日假尖沙嘴龍堡國際酒店舉行開學禮暨頒獎典禮,今屆計劃以「跨越.傳承」為主題,共有357名中四至中六生入選成為校記。正如開學禮司儀、無綫新聞前首席記者兼主播方健儀所言,「求知求真」不僅是普世價值,更是新一代世界公民的責任。

  開學禮暨頒獎典禮由司儀方健儀介紹計劃開始,緊接頒獎環節則旨為嘉許去屆表現出色的校記。300多名入圍學生宣誓成為新一屆校記後,即時上了一節「傳媒課」,由香港中文大學新傳學院專業顧問區家麟及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新聞系高級講師呂秉權分享分析資訊真偽的經驗,學習尋找「真相」的重要。

  呂秉權:官方報道或出錯

  區家麟以丟垃圾為喻,「平日我們見別人隨街丟垃圾,會說他是『垃圾蟲』,在網上隨意傳遞假信息時就覺得理所當然,沒有罪疚感。把假的信息隨便傳出去,那跟丟垃圾有什麼分別呢?」呂秉權提醒,要留意消息來源及其可信程度,即使是官方報道都可能出錯。他以內地「大躍進」時期官媒指農地豐收的消息,以及最近特首梁振英指自己沒有收取政府向全民派發的6000元、講法前後有出入為例,指出「面對真真假假,要有懷疑及審視原始資料的能力,看看會否與常理違背,要核實一下才行」。

  區家麟:「like and share」前要三思

  明辨是非,知易行難。區家麟說,每次在網上「like and share」前要三思,「一見到令人『嘩』一聲、令人覺得很憤怒、惹笑或者離譜的消息,我腦裏都會有盞『紅燈』亮起」,他說,要問自己3條問題:那是誰說的、從哪裏來、是否可信。判斷可信程度包括具體事情的真偽,還有報道敘事的角度是否客觀,「每家傳媒都會說自己中立客觀,但也有其立場,要多加了解」。呂秉權舉例指出,某報章對日前兩名司長辭職報道的篇幅極為懸殊,「若你只看一份報章,會以為一位(參選形勢)很有氣勢和希望,另一位則低調處理」,這時候,獨立思考的能力便至關重要。

  只要細心發掘,日常生活中其實有許多報道題材。就讀東華三院甲寅年總理中學的校記梁愷俊(中五)與香港最年輕的英式桌球公開賽冠軍得主譚潤峰是朋友,他見譚能兼顧學業與運動訓練,「希望更多人留意他」,寫下人物訪問〈年輕桌球冠軍 譚潤峰的抉擇〉。梁愷俊不但寫下少年運動員的故事,更為自己贏來「恒生盃——全年最佳寫作大獎」,「得到這個獎,我會繼續努力去寫,(得獎)是對我很大的肯定」。

  上屆寫作大獎得主籲多投稿

  梁愷俊的報道原文小標題獲評審讚揚有心思,他表示,訂標題和小標題不容易,要能「總括整篇文章」、「吸引讀者」。眼見香港學生大多只重視學業,梁愷俊希望藉譚潤峰的故事告訴學生「多元發展」的重要。

  他自言在學校的寫作成績並非特別好,總有無法暢所欲言之感,寫訪問卻得心應手,「或許是訪問稿較客觀,比較適合我,因為我不太擅長寫太過抒情的文章」。他期望新一屆校記把握訪問機會,多投稿,惟勿以得獎為目標。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