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鐘英軍軍火庫重生 - 明報校園記者計劃
非牟利藝術團體Art4Life Limited創辦人Polly(中間粉色衫者)與校記、傳天分享不少藝術品背後的創作故事,令大家對認知障礙症認識更多。

金鐘英軍軍火庫重生

走在金鐘,總覺周遭步伐急速,人人為口奔馳。今日的繁盛商業區,往昔原是軍事重地,正義道曾有一座英軍軍火庫,荒廢經年。不過,亞洲協會香港中心早前復修軍火庫並租用作新會址,已於2月9日開幕。此前,校記到訪參觀,先睹為快!

  

  不斷清拆重建令人忘記這城市的歷史。亞洲協會香港中心向政府租用並復修位於金鐘的英軍軍火庫,把其變成該中心的新會址,並開放予公眾參觀,為這座空置多年的歷史遺蹟賦予新生命。

  

  天橋繞樹建 保護果蝠

  香港賽馬會復修軍火庫由紐約建築師Tod Williams和Billie Tsien設計,整個軍火庫分為上區(upper site)和下區(lower site),以天橋連接。為保留原有植物和小量棲息此處的果蝠,天橋繞樹而建,不會破壞沿途的植物,設計具創意又實用。天橋帶領遊人從下區經空中花園到達上區,從橋上鳥瞰可看到草木與城市化並存的香港,別有一番風味。

  

  上區地上鋪上軌道,以前用來運送材料到軍火工場研製炸藥,因此名為火藥徑。現時,軍火工場改成辦公室和會議室,充分利用面積。沿覑軌道走,經過圍牆就是亞洲協會藝術館。該館建築呈正方形,不定期舉辦展覽。首個展覽是《緣生意轉﹕佛教的藝術》,展出一系列設計靈感來自佛教的藝術品,展期即日起至5月20日。

  

  活化過程中,設計師大幅保留和利用建築物的原有形態,使富歷史色彩的古蹟得以保存,同時不乏現代元素。復修後軍火庫內除有藝術館,還有多功能的麥禮賢劇場、香港賽馬會宴會廳,以及餐廳和花園等。藝術團體可租用場地舉辦活動,推廣本地藝術文化。

  

  學生大使:盼傳承歷史

  為了讓市民對軍火庫有更深認識,亞洲協會設古蹟導賞團,並在各大院校和中學招募學生大使擔任導賞員,負責帶領市民參觀,沿途講解軍火庫的歷史故事及重要文化價值。其中學生大使羅莉琪認為,年輕人有責任了解香港的過去,傳承歷史。她又表示,亞洲協會香港中心為市民提供參與文化活動的平台,年輕人有更多渠道了解香港歷史,以及參與藝術文化活動。其他的學生大使也不約而同表示,希望透過導賞令參觀人士愛上這個地方。

  

  【文章經編輯刪節】

  文﹕校記 蔡靜嫣、李思彤、陳庭瑛、傳媒teen使 黃忻、歐陽翠詩、柯凱栭

  圖﹕鄭寶欣、傳媒teen使柯凱栭

  文字整理﹕鄭寶欣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