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過日軍 避不了地產商 - 明報校園記者計劃
衙前圍村的正門掛有「慶有餘」3字的匾額,相傳南宋末代皇帝途經此地,御賜這塊牌匾。然而,這份來自天子的祝福會否因政府及地產發展商的一個決定而消逝?(校記余敏婷攝 宣道會陳瑞芝紀念中學 編號:160133)

逃過日軍 避不了地產商

校記姓名:鄭潔瑩

  

  編號:160397

  

  學校:宣道會陳瑞芝紀念中學

  

  這邊廂,數十人為保衛皇后、天星抗爭到底;那邊廂,面臨清拆重建的衙前圍村,副村長吳少洪為大家訴說這條市區僅存的原居民圍村的故事。

  

  宋王御題「慶有餘」

  

  衙前圍村位於新蒲崗東頭村東光道,又稱「慶有餘村」,至今600多年歷史。相傳該村的吳、陳、李三姓祖先,是隨南宋末年帝昺南逃的大將,而村門的「慶有餘」3字為帝昺所題。全盛時期,衙前圍村與附近6條圍村合稱「衙前圍七約」,但現時只餘下衙前圍村。

  

  衙前圍村曾兩度經歷被拆的危機。二次大戰期間,日軍命令拆衙前圍村。吳說:「當時不知從哪裏來了一個會說日文的村民,最終談判成功。」圍村雖幸保不失,但村前的農地卻被改建成機場。60年代,港英政府計劃清拆圍村,遭村民反對,告上倫敦高等法院,並獲勝訴。

  

  該村現時又要面對發展商收購。「特區政府接手香港後,我們滿以為圍村可以保留下來,怎料竟然在報紙上刊登衙前圍村可以重建發展的消息。」報道登時引起地產發展商的興趣,至今約七成村屋被收購,當中大部分更已被拆,剩下的物業大都支離破碎,不被列入受保護古蹟,但其實村內的每件物件都極具保留價值,圍村的大門就是一例。「這道門從未關上,就只有在67年暴動時關上過一晚。」可見衙前圍村的治安極佳。

  

  政府拖泥帶水 村民無所適從

  

  發展商的入侵,破壞了衙前圍村的平靜,為免失去圍村管理權,一向自治自主的衙前圍村終向政府尋求協助。不過,政府處事拖泥帶水,令村民無所適從。「我們本想在去年12月打醮時修葺祠堂,剛巧當時政府宣布會在今年3月公布會否拆卸這裏,結果事情無疾而終,我們亦不敢投放資金修葺,怕政府會有突如其來的行動。」

  

  吳表示,衙前圍村的村民一直都以平和的態度處理保留問題,他並不奢望能夠完整保留整個圍村,但堅持鄉公所、天后廟及祠堂都不能拆掉。「將來村民可以告訴孩子,這裏就是他們的鄉下。拆掉所有東西,就什麼都沒有了。」200多名的衙前圍村村民,繼續獨力積極爭取保留他們的根。

  

  【文章經編輯刪節】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