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企推動青年做義工換運動課程 - 明報校園記者計劃
一眾校園記者到訪社企One Ten舉辦的運動課程,採訪由課程總監與學員示範的室內健身單車課程,並細聽創辦人Belinda(後排左一)分享社企背後的使命與困難。(圖:李嘉鈴)

社企推動青年做義工換運動課程

【明報專訊】社企One Ten與健身中心合作,自2017年9月起推動青少年以義工服務時數換取運動課程,當中包括室內健身單車,屬帶氧運動,有助訓練心肺功能。該中心引入歐美流行的模式,以多變的燈光及節奏強勁的音樂配合健身單車,令整個運動環境充滿動感,因此One Ten創辦人古嘉璇(Belinda)笑稱中心是「沒有酒的disco」,希望藉此鼓勵青少年以運動紓壓。《明報》校園記者早前到訪健身中心,觀看教練及學員示範之餘,同時認識社企背後的使命與困難。

  

  文:校記 柁鈴、鄭今盈

  

  圖:李嘉鈴

  

  文字整理:李嘉鈴、蔡康琪

  

  【文章經編輯刪節】

  

  3小時義工可換50分鐘單車課

  

  One Ten的學員主要是14至22歲青少年,被稱為「Warriors(鬥士)」,象徵面對生活挫折時勇往直前的精神。Belinda認為,現代社會生活節奏急促,學生大部分時間專注學習,因此面對極大壓力,而運動可以讓他們放鬆,達到減壓效果。為了推廣運動及身心健康,Belinda便在One Ten實行以義工服務時數換取運動課程的概念,例如3小時義工時數可換取50分鐘的室內健身單車課程,希望向香港年輕人提供安全的運動空間,減輕壓力。

  

  課程總監:助鍛煉身體放鬆

  

  課程總監張靜賢(Ada)稱,計劃提供的課程不止有助青少年鍛煉身體,也可放鬆心靈。她表示,鍛煉過程雖然辛苦,但可訓練他們的毅力,以至面對生活挫折時,也有堅毅意志面對,同時排走負面情緒,運動也可讓青少年獲得滿足感,認識個人潛力。社企名稱One Ten正代表超越自我、達到110%的毅力。

  

  學員Charlotte正在大學就讀牙醫學,學業壓力下運動機會少,機緣巧合下參加了One Ten的運動課程,生活不再只有學業。她認為透過課程認識到許多朋友,擴闊了社交圈子。Charlotte中學時曾加入運動校隊,但當時純粹為比賽,着重成績而非享受過程,有些隊友甚至因而討厭運動。Charlotte現時明白運動不應如此,「運動應該是屬於所有人的,不是只屬於擅長運動或體能較好的人」。

  

  學員:改負面心態 拓社交圈子

  

  另一學員Unique曾患癌症,化療後需以運動協助恢復健康,因此參與One Ten的課程。她認為運動給予她信心,使她改變了化療後的負面心態,「剛完成化療時,其實不知身體可以應付到什麼(活動),但透過運動了解到身體的底線去到哪裏,每次運動時感受到進步,對於康復者而言是很大的滿足」。她又認為運動課程是很好的平台去認識不同背景的人,凝聚不同年齡的年輕人,讓大家一起朝着共同目標努力進發,互相鼓勵和支持。

  

  在競爭處處的香港營運社企絕非易事,Belinda稱One Ten的營運要達到收支平衡仍有不少困難,因為社企講求綜合價值,一方面要有商業回報,另一方面要達到慈善目的,兩者並存具有挑戰性,她仍在學習。由於每個微小決定都足以影響公司甚至社會,故決策前她需深思熟慮。Belinda希望未來可將One Ten活動範圍擴展至全港各區,使更多青少年受益。

  

  ■校記手記

  

  學員獲導師鼓勵 亦師亦友

  

  現時青少年面對巨大的社會競爭,壓力難以釋放,而One Ten的室內健身單車課程,透過燈光和音樂的配合,加上導師在過程中不斷鼓勵學員,有別於傳統的健身模式,學員能在輕鬆舒服的環境下做運動。透過採訪,可見學員與導師的關係良好,導師甚至作為傾訴對象,協助學員解決心中的煩惱,這種亦師亦友的關係,或許正是現今青少年所缺乏的。

  

  校園記者 吳晴蔚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