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亭小導賞員邊玩邊學 - 明報校園記者計劃
一眾校記脫去鞋子,在玩具亭內游走,在一事一物中尋找童趣。

玩具亭小導賞員邊玩邊學

【明報專訊】在店舖林立的商場內,早前出現了一家不賣玩具的「玩具店」,名為玩具亭!原來它是糅合藝術及玩具店概念的項目,並設首屆「藝術小導賞」計劃,由本地藝術家林東鵬教導一群8至12歲學生如何當玩具亭的導賞員。一眾校園記者於2月底前往了解玩具亭的設計意念,並直擊小導賞員的訓練過程。

  藝術家林東鵬認為,8至12歲孩子的共通點是學了很多知識,有廣闊的思想但並未掌握得好,加上他們平日接觸電視、手機等電子熒幕的時間太長,故玩具亭內的玩具為這群仍喜歡玩耍的孩子而設──全非電子產品,而是需要動手動腳、運用創意玩的,如模型、玩具車、軟塑積木等,並訓練他們當小導賞員。

  更懂珍惜 學會藝術知識

  在培訓過程中,林東鵬不斷提問,引導孩子思考,而非如授課般要他們記住每個區域的資料。一些看似簡單的問題,如「這店與你們平日去的玩具店有什麼不同?」,其實為了引導孩子說出「這裏的玩具不能買」等答案,令他們可以牢牢記住這裏的特色。林東鵬不會丟掉店內損壞的玩具,反而會留下來,並記下它們的「死亡時間」,起着警醒及教育作用,令孩子知道這裏的玩具損壞後不會補充新的,冀他們明白珍惜的重要。

  8歲Angie和10歲Catherine都是受訓的小導賞員,而且樂在其中。Angie表示,平日的課室像「焗爐」般,很大壓迫感,今次邊玩邊學的方式令她較易明白內容,能學到更多。參加導賞團的有孩子也有成人,但她們認為這並非難題。Catherine說,當家長與子女一起參與時,可讓孩子先去遊玩,並請家長聆聽她們的介紹。Angie則認為,自己從訓練過程中學會不少關於藝術的知識,如從玩具亭的牆壁上知道更多本地藝術家的趣事,並希望以藝術導賞的身分寓學習於娛樂。

  場地有落地玻璃 展覽令行人好奇

  於尖沙嘴K11展覽的特別之處在於有多塊落地玻璃,讓在港鐵尖東站內行經的人一覽無遺。這與傳統玩具店以至展覽設計都相距甚遠,引起校記的好奇心,林東鵬表示,落地玻璃不但能吸引行人,也能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很多人在外面看到亭內的人玩得那麼開心,都會停下來看看這到底是什麼地方,更試過有家長在玻璃外做口形和動作問如何進入玩具亭,場面十分惹笑」。訪問當天,也有不少孩子和家長在外探看,可見場地設計的確達到預期效果。

  【文章經編輯刪節】

  文:校記 葉子晴、楊愷琰、楊菀菁、鄧采旻;傳媒teen使潘浩榮

  圖:傳媒teen使潘浩榮、校記鄧澤旻

  文字整理:鄒靖儀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