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工作坊﹕好新聞要「硬中帶軟帶硬」 - 明報校園記者計劃

新聞工作坊﹕好新聞要「硬中帶軟帶硬」

【明報專訊】過去校記投稿,常會混淆新聞報道與評論,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學助理梁雪怡提醒校記,報道與評論文章性質截然不同,撰寫新聞報道時,校記應注意立場及身分;除了持平客觀,亦要避免出現具主觀定論含意的用詞。

  

   但是,持平客觀是否就是好新聞?梁雪怡認為好新聞應該是「硬中帶軟帶硬」,即以硬性新聞(如政策條例等)為基礎,當中既有硬性資訊,亦要加入軟性元素(如人物故事),她說:「由人物出發會較易說故事。」讀者亦較易受落。

  

   起題先從生活想起

  

   梁雪怡以自己做過的專題報道為例,分享如何為報道定主題及取材,「起題最好先從自己生活想起,想想與自己生活的關係」。她曾經做過一個以標準工時為題的新聞專題報道,起因源於當時有感工作時間太長。

  

   做足功課得受訪者信任

  

   梁雪怡除教校記基本採訪、撰寫報道的技巧,亦寄語校記做好一篇報道,事前資料蒐集工夫要做足,千萬不可懶,「(校記)年紀小更加要做得多,資料蒐集充足,掌握多點資訊才能得到受訪者信任」。她特別勉勵校記:「不要小看一支筆的力量,我們可以透過它推動社會向前。」

  

   要有夢想理想 敢於接受挑戰

  

   曾當過記者的《明報》社區及市務總監何禮傑與校記講解部分傳媒工作的概念,以及記者應具備的特質。何禮傑以「解構記者工作」為主題,與校記分享不同版面的記者工作,當中談及旅遊版記者經常有特別的經歷,部分旅遊公司會邀請他們採訪特色旅遊行程,他笑言有記者「飛到厭而轉往其他版面工作」,「我沒有當過旅遊記者,但很多年前有航空公司更換機種,我獲邀參加該機種最後一次飛行旅程,更進入駕駛艙看飛機升降,與飛機師對談。我當時才知道原來市民是可以進入駕駛艙的!」

  

   記者須有熱誠 分清事實意見

  

   除了難忘體驗,記者也不時面對沉重時刻,何禮傑說到2004年一名採訪南亞海嘯的攝影記者的故事,「災區環境惡劣,該攝影記者因為在採訪期間看過太多屍體,回港後心情不能平復,需要向心理醫生求助」。

  

   何禮傑告訴校記,當記者不一定要在大學修讀新聞系,但必須有熱誠,能分清事實與意見,以及平衡正反意見,「另外,記者需有『鐵腳、馬眼、神仙肚』,更要有廣泛知識和敏銳觸覺,才能把握在短短的訪問時間得到最有用的資訊」。最後,何禮傑寄語有意成為記者的校記要「有夢想,有理想,敢於接受挑戰」,並要不停思考,記者擁有第四權(the fourth estate),必須力求客觀,採訪和報道均須保持中立。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