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畫師林紀陶吳啟安 - 明報校園記者計劃
兩代動畫師林紀陶和吳啟安(前排左二、左三)與校記們大談創作心得。林紀陶更於訪問中展示他從事動畫30多年的作品。

動畫師林紀陶吳啟安

【明報專訊】興趣與工作結合是許多人的夢想。每個人在孩童時都喜歡看卡通,畫動畫因而成為不少人的夢想工作。兩名來自不同年代的動畫師林紀陶與吳啟安,同為動畫着迷而入行,他們告訴校記,卡通不止娛樂,也是思考人生的渠道。

  「當動畫師的先決條件,要先愛上動畫。」林紀陶與吳啟安不約而同說。林紀陶是無綫節目《成語動畫廊》的卡通編導及造型設計,其微胖身形及親切笑容,跟動畫中的角色「熊貓博士」有幾分相似。他笑說自己兒時已深深迷上動畫,長大後決定繼續追尋「動畫夢」而入行。林紀陶憶述在1979年入行時,職業動畫師不多,工作量也很大,「第一日上班就要在3小時內趕製新聞動畫,非常急忙」,設計時忙中有亂並不罕見,但堅持有靈感、有時間便會做到最好,不過他立即笑着補充:「基本上沒可能!」

  細心觀察 捕捉每個動作

  當時為了減省時間,林紀陶會善用塑膠片,即在膠片畫上基本圖案,再在其他膠片畫上背景、道具、動作等,重疊拼湊成不同動態畫面,令創作時間大大縮短。「動畫是由每一格(畫面)而成,動畫師需要掌握每個動作的時間長短」,他認為動畫師要懂得細心觀察,捕捉角色每個動作,他笑稱現時連走路也會想需要用多少「格」。

  吳安早前參加「第八屆香港流動影片節」流動影片製作比賽,憑作品《說不出的話》獲得最佳動畫銀獎。作為新一代動畫師,他雖然沒有經歷過「重疊膠片」等工序,但也同意掌握時間對動畫非常重要。動畫科技雖然進步不少,但他同樣面對創作時間緊絀的問題,「不少客戶要求價錢平、質素高,又要快交貨」。吳安曾為滿足客人要求,通宵趕工,「做到就死」,自此他學懂要跟客戶協商好製作動畫所需的時間。

  用動畫表達說不出的話

  當動畫師少不免熬夜工作,壓力也隨工作排山倒海而來,不過吳安認為,製作動畫帶來的滿足感是其他工作無法替代。他笑說製作動畫由flipbook(手翻動畫書)開始,「是個很簡單的『動畫』,我把自己最喜歡的卡通人物Wonder Woman(神奇女俠)畫在天空(背景)上飛,然後(畫她)避開壞人」。在他眼中,好的動畫師畫功未必要技驚四座,但要執著做到最好,正如他投身動畫行業,不單求樂趣,更希望引導觀眾思考,「動畫能建構一道我與社會溝通的渠道,能表達一些不敢講出口的說話和想法」。

  能引導思考 動畫更有價值

  林紀陶認同吳安的看法,他自小看《龍珠》、宮崎駿的動畫,認為這些動畫能展示世界和人生的深度,「可能觀看時年紀太小,不明白當中意思,但長大後重看,多少能勾起美好的回憶。」他說如能延續思考,動畫便存在得有價值。他覺得動畫充滿感染力,有時甚至比電影更出色,「好像《龍珠》一樣,一定要卡通才能表現出這樣的世界」。

  喜歡動畫的人,大抵都相信動畫人物是有靈魂。科技日新月異,畫動畫不能再單靠紙和筆,但二人相信科技永遠不能凌駕作品本身的深度。對於本地動畫的出路,他們認為堅持畫出個人風格就會有突破:「科技只是協助動畫製作,成功的動畫,必須凌駕科技,毋忘當初製作動畫源於興趣。」

  【文章經編輯刪節】

  文:校記 楊德穎、趙洺悉、張琳

  圖:陳淑安、傳媒teen使 楊喜盈

  文字整理:袁志敏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