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擊高手財爺 盼擁武館授徒 - 明報校園記者計劃
財政司長曾俊華(後排中)與一眾校記暢談當年校園生活及工作挑戰。有校記問及有關預算案中增加年輕人北上交流的資助,指社會有人認為無助提升身分的認同感時,他反問:「你認為年輕人對國家認識足夠嗎?在座有多少人曾留在中國多於14天?」在場有數名校記舉手示意,「有很多青少年鮮到中國,有另一種形式的深入認識很重要。」

劍擊高手財爺 盼擁武館授徒

【明報專訊】財政司長曾俊華最近與他母校喇沙書院的學生「粉墨登場」,為香港旅遊發展局拍攝宣傳片。鏡頭背後,「財爺」也會花時間與年輕人相處。曾俊華早前便接受校園記者訪問,一眾校記拿着一本簿、一支筆,除了問及其校園生活,也談及預算案以至社會運動,當中不乏尖銳問題。

  財政司長曾俊華作為公眾人物,不論外貌、言論以及所推行的政策都備受關注,「品客叔叔」、「中產論」和「派糖」這三個詞語由此衍生。他對「品客叔叔」一詞印象最深刻,這稱呼源於他的模樣像某品牌薯片的商標頭像,「我都有吃過這款薯片,但從來沒有留意它(指商標)和我有些相似」,並認為它代表正面、開心的形象。

  「說我大使 反而害怕」

  每當曾俊華發表財政預算案時,都有市民稱他為「守財奴」,不少人認為這是批評,他則認為「如果大家說我『大使』(揮霍),我反而害怕」。曾俊華認為,負責公共理財的人都應該審慎,因為公帑部分由市民所交稅項而來,財政司長應秉持「應使則使」原則,「香港大約有8000億元財政儲備,當遇到困難都能作為基礎(儲備),那(有需要)時就不會那麼緊張」。

  盼貢獻社會 曾任彭定康私人秘書

  曾俊華的「財爺」之路始於1980年代。他於1960年代念中二那年舉家移民美國,在麻省理工學院建築系畢業後,曾於波士頓任職建築師,但發覺工作與志趣不符;他希望從事一些對社會有貢獻的工作,便加入當地教育部為新移民學生提供教育機會、編寫課程等。後來他留意到港人開始顧慮回歸問題,便抱着為香港貢獻的心,修讀公共行政學位並報考公務員。直至1982年曾俊華正式加入香港政府,當時任職貿易處,亦曾任「末代港督」彭定康的私人秘書、香港駐倫敦經濟貿易辦事處處長等,一做30多年。他本來想過如果公務員工作不適合,會考慮到其他地方發展,但他在工作過程找到滿足感,故無去意。

  與親友相聚重質不重量

  現時位居財政司長,日理萬機,曾俊華笑言朋友數量屈指可數,「因為時間大多被繁忙的工作『預約』了,剩下的並不足夠與朋友交流」。他日常的社交圈子只有同事,與朋友、家人相聚時間很少,幸好子女已經長大,有自己的生活。不過,他與親友的相聚重質不重量,「相聚的時間不需十個八個小時,只要大家相聚時能夠討論一些重要的事情,大家亦能從中感受到關懷」。

  向母校自薦義教劍擊

  除了「數口精」,曾俊華也是一名劍擊高手。他負笈美國念高中時贏過市際劍擊比賽,念麻省理工學院後也是劍擊隊一員,教練更曾游說他接替其位置,他認真考慮後,因太喜愛香港的工作,未想回流美國,推卻了邀請。至1980年代他於沙田任職政務主任,那時見母校喇沙書院劍擊隊的學界賽成績不太理想,他便向校長自薦義務教劍,「但在我不斷的教導和練習下,劍擊隊(表現)也漸入佳境」。

  曾俊華說,如果不當司長,他不介意當全職教練,打算退休後教授劍擊,更希望擁有自己的武館,「我十分羨慕師兄師弟能有自己的武館、自己的學生」。

  文:校記何冠輝、張禧彤、韓宝莉、李梓淇、蔡依霖;傳媒teen使黎令行

  圖:陳淑安、資料圖片

  文字整理:鄒靖儀

  【文章經編輯刪節】

  ■星之寄語

  「校記提問有根有據」

  「校記提出的問題有根有據,如看過我的網誌或財政預算案才發問,是記者應做的事。希望校記除了用心讀書、涉獵不同範疇的知識,還要留心本地、地區以及國際時局,因香港需要一群具國際視野的年輕人才能發揮優勢,在世界上佔一席位。」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