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最佳寫作大獎優異獎】梁耀忠見證議會變遷 - 明報校園記者計劃
第22屆校記, 全年最佳寫作大獎,

【全年最佳寫作大獎優異獎】梁耀忠見證議會變遷

◎全年最佳寫作大獎優異獎 李啟天

擔任葵青區議員長達34年,經歷回歸前後的立法機關,見證着議會的滄桑。他是街工的梁耀忠。

梁耀忠透露,最初選擇當區議員,原因有三:一)區議會是政治或社會的理論場所,在那裏表達意見較易引起關注;二)區議員有社會地位,「我是『區議員梁耀忠』,和『梁耀忠』,是差天共地的」;三)區議員能獲得文件和金錢上的資源,「以前索取文件非常辛苦,區議員則可拿到政府較為機密的文件」。

梁耀忠於1991年參選立法局。他指出,當時立法局開始有直選議席,令區議員的角色更黯淡。為了議題能引起關注,他認為有需要加入立法局,終在1995年當選為立法局議員。

梁耀忠慨嘆,回歸後區議會的功能角色比之前弱得多,雖然回歸前區議會議席也由建制派佔多,但較重視少數派,討論的問題亦較重要。「立法局也一樣,覺得自己真的像個議員,當時我們反映市民的意見,官員真的肯回應」。梁耀忠曾於立法局提出私人法案,限制公屋加租的幅度,獲建制派支持而通過。

回歸後,梁耀忠認為建制派一直霸佔議會權力,開會並非討論問題,動輒便投票,阿諛奉承的人也較多,一些問題更不獲批准討論,令區議會的價值降低。他舉例說:「想討論《逃犯條例》(修訂)、民間訴求等,主席不批准,詢問原因,他只支支吾吾,一時說『覺得不好』,一時說『不想社會撕裂』,已經失去章法。」

立法會方面,他表示港英政府對私人法案較寬鬆,只要不影響政府財政便能提出。「《基本法》新增兩項條件,分別是不影響政府的運作和政治體制,但根本沒有私人法案不牽涉政府的運作」。梁耀忠認為,新增的限制令議員「綁手綁腳」,「所以要理解為什麼有議員會拍枱、反枱,甚至擲物,因為政府『講極都唔聽』!」

即使如此,梁耀忠不感到灰心。對於何時終結議員生涯,他說取決於身體狀况,以及有沒有接班人,「若有接班人,我願意隨時讓位」。

評語
文章結構清晰,但缺乏一個較為獨特的焦點。——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李立峯

能深入探討立法會及區議會在回歸前後的角色變化,若能將受訪者的口號略作闡釋,有助讀者進一步理解相關理念。——恒生銀行企業責任主管何卓惠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