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增熹:音樂路 愛到底 - 明報校園記者計劃
活動花絮--星之約會

趙增熹:音樂路 愛到底

趙增熹曾擔任作曲、編曲、指揮、唱片監製、演唱會音樂總監及電影配樂等多項工作,近年更因擔任歌唱選秀節目《超級巨星》的評判,令本為幕後的他走到幕前。「音樂,是我生命的一部分。」音樂之路並不易走,然而趙增熹憑?夢想和興趣,堅持做自己最愛的工作,令他踏上成功之路。趙增熹在「星之約會」上,向20名校記分享音樂路上的故事。

  

  

  一部鋼琴 成就音樂人生

  小時候親戚送的一部鋼琴,本來是打算給趙增熹的姊姊學琴用,卻成趙增熹音樂人生的起點,「我時常跑去彈鋼琴,又要求媽媽讓我學琴。」中四時更與同學組樂隊,身為樂隊監製的他,負責編製流行曲的樂譜給隊員彈奏,從此與音樂結下不解緣。

  

  「如果爸爸在生,一定不贊成我去做音樂。」中五那年,趙增熹父親離世,其媽媽亦認為娛樂圈品流複雜,不鼓勵他從事音樂。然而趙增熹太熱愛音樂,帶給他無可替代的喜悅和無盡的幻想空間,最終仍決意要走音樂路,「媽媽非常擔心卻拿我沒法子,哈哈!其實為人父母者必定會擔心子女,正如我也會擔心自己的孩子一樣。」

  

  「中學組樂隊時已經在做監製工作,(跟現在的工作)分別不大,只是環境不同罷了。音樂是我的一部分,很高興一直在做自己喜歡的事。」趙增熹說時面露微笑,讓人看不出他在音樂路上經歷過的甜酸苦辣。1980年代因替參加新秀歌唱比賽的朋友伴奏,被資深音樂人黎小田發掘,加入華星唱片公司擔任製作助理,他知道那是投身音樂行業的好機會,「我想都沒想就答應了!」

  

  

  付出收入不成正比 「當它機會」

  他在華星和世紀唱片工作幾年後,由在職音樂人轉為「自由身」,不安全感不時來襲,「有人打電話來,才有工作做;沒有人打電話來,就沒有工作。發現有一陣子沒有電話打來,會感到害怕。」即使接到電話,酬勞亦未必與付出成正比,「最深刻一次是與林憶蓮合作,工資千多元,但要編排一首7分鐘長的聖誕雜錦歌。」可是,他覺得這是機會,於是答應了,「有時工作酬勞很少,你會認為被人看不起,還是視之為一個機會?其實這是心理關口,特別在入行初期,很多時候付出和收入是不成正比的,但我仍然當它是機會。」

  

  張國榮曾批趙增熹「30歲必有出頭之日」,就在30歲那年,他被張學友的御用音樂人歐丁玉邀請擔任音樂劇《雪狼湖》的指揮,本來他不懂指揮,但有感機會難得,便把握機會立即答應。他沒有指揮經驗,就跟指揮家葉詠詩上了8堂課,最終一嘗當指揮的滋味;同年更憑《甜蜜蜜》在第16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奪得「最佳原創音樂」獎項。音樂熱誠加上懂得捉緊每個機會,令趙增熹登上音樂事業的高峰。

  

  

  盼子女從事感興趣工作

  過去廿多年的工作歷程,趙增熹做過唱片監製、演唱會音樂總監、作曲、編曲等崗位,自己能投身最愛行業,同樣也期望子女將來能以興趣為依歸。趙增熹育有一子一女,可能遺傳了父親的音樂天分,其兒子正準備投考香港演藝學院,女兒亦考獲八級鋼琴,「我才考至七級呢!」他沒有要求子女繼承衣?,「希望他們從事最感興趣、可以做一世的工作」。

  

  「指揮當過了,喜歡的音樂也做過,我希望將自己喜歡的音樂與人分享,舉辦一個完全由自己主導的音樂會。」這個願望將於3月19及20日隨音樂會《趙增熹分子音樂盛宴》實現,他在音樂會上會跟觀眾分享音樂理念,亦希望觀眾見證他完成夢想的一刻。

  【本版文章經編輯刪節】

  

  文:傳媒teen使潘琪蔚、黎曉彤

  校記黃天凝、梁靄琪、文世傑、莊巧琳

  圖:葉漢華、傳媒teen使

  文字整理:陳綺雯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