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質窮困 心靈富足 - 明報校園記者計劃
一名校記正拍攝頂層的樓頂設計。

物質窮困 心靈富足

校記:林慧燁(真光女書院,中四)

  

  編號:180192

  

  「當打支針,提醒自己 。」細So坦言這是他每年參加饑饉三十的原因,亦是他給大家的建議。

  

  尼泊爾人民生活貧窮,當細So和張敬軒談到他們探訪的家庭,神情就開始嚴肅起來:「當地的生活情惡劣。一個家庭一家七口合蓋一張棉被,棉花是硬的,而且有一股異味。屋頂更會漏水,灰白色的米就是他們全家的財富。」

  

  一家七口蓋一張棉被

  

  縱然如此,細So表示尼泊爾的小孩擁有香港年輕人沒有的東西:「當地的風景美麗,山明水秀,小孩心靈富足。我看到就會哭,因為這些都是我沒有的東西呀!」細So略帶幽默卻真誠的說,他認為每人擁有的東西都是上天一早安排好的,世界的資源亦是平均分配。尼泊爾的小孩雖在物質上不及香港,可是心靈方面就富有多了,他們會珍惜、分享自己擁有的事物。

  

  「我們會身體力行,珍惜、感恩和知足。」兩人都表示會第一時間將所學到的和當地的情形告訴大家。張敬軒更說會用自己的影響力號召大眾參加饑饉三十,他自豪地表示每年都會發動歌迷會會員幫助窮困的孩子。讓他覺得高興的是,當中已有13名歌迷成為香港世界宣明會的助養者﹐並參與饑饉三十。

  

  (文章經編輯刪節)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