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記姓名:顧慧宇
校記編號:140306
學校: 聖公會呂明才中學
他,1998年獲頒第七屆香港舞台劇獎「最佳男配角(悲 / 正劇)獎 」,1999年獲香港藝術發展局第一屆戲劇發展獎,2000年再接再厲,成為皇家禮炮「創見人士2004」得主……他是誰﹖他就是舞台創作人、跨媒體表演藝術家詹瑞文。
「讀幼稚園的時候,曾獲老師選中當聖誕老人,讀小學的時候,又曾參加故事朗誦比賽。」詹瑞文認為,自己自小便有表演天分,於是毅然報讀香港演藝學院。「我覺得自己很叻,應該會成功。」報考前他是滿懷信心的,但結果卻在意料之外,學院並沒有取錄他。
「我覺得如果真的喜歡一樣事物,就應好好嘗試。」詹瑞文不輕易言棄,在第二次面試中,繼續努力,終於在一眾報考者中突圍而出。多年來,詹瑞文的才能不斷受到外界肯定與鼓勵,他深感自己當初的抉擇是正確的。
敵人是最清晰的鏡子
風光背後,其實也要承受許多外來衝擊,詹瑞文又是如何面對呢﹖「首先,我不會壓抑自己的情緒,等情緒平復過後,我便會仔細分析這些批評,分清楚哪些是攻擊性,哪些是建設性。」詹瑞文認為一個人要進步,就必須學會聽取意見,有建設性的批評他會樂於接受。「敵人,就是一面最清晰的鏡子。」詹瑞文相信旁人的眼睛是雪亮的,他們的意見能鞭策他不斷進步。
「觀眾平時看的媒體節目都含有太多味精、太多化學物質。」詹瑞文形容戲劇就像一碗湯,同樣美味,但靠的卻是真材實料,「戲劇不是硬將一些東西塞入你口中,它是有啟發的,啟發觀眾去認識自己,認識其他不同的東西」。他希望觀眾能品嘗戲劇的真味道。
殖民地文化欠缺生命力
「香港表面上看來似乎並不是一個文化沙漠,但它所有的卻是殖民地文化。」他指窗外一幢幢高聳入雲的建築物﹕「你們看,它們是沒有生命力的。」他以盆栽比喻外來文化,它們雖然很美,但卻不是香港土生土長的,不是香港特有的。話雖如此,對於前路,他還是充滿信心,期望戲劇能夠普及化,普羅大眾都有機會接觸。
(文章經編輯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