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記姓名:葉小琪(170111 ) 學校:寶血會上智英文書院
胡恩威生於香港,曾當建築師,後加入文化藝術團體進念.二十面體。究竟胡恩威為什麼放棄當「高薪厚職」的建築師,成為今天的「胡導演」呢?
胡導演坦言,香港人看建築就是「炒樓」,地產商只要賺錢,不要設計,不重視個人風格和創意,令他失去滿足感,於是改為研究建築學及寫文章,從事舞台藝術。在胡導演眼中,建築和話劇創作有幾分相似,都是把不同的元素湊合成完整的作品。相比之下,話劇創作較少受到商業活動的限制,更能隨心所欲發揮意念。
胡導演發表過不少劇場作品,政治諷刺劇《東宮西宮》系列膾炙人口,早前上演的《七彩包青天》已是第六集。胡導演以冷門和敏感的政治為題材,第一個原因是社會責任,至於第二個原因,他坦率地答道:「香港的傳媒報道方式很奇怪」。「奇怪」是指報道方式過於單一,而且欠分析,市民所接收的資訊太狹窄。他希望《東宮西宮》能帶領觀眾從另一角度看政治,有新鮮感之餘,也令更多人關注政治。
胡導演的靈感源自好奇心。他熱中研究自己有興趣的事物,而不是盲目跟隨潮流。他認為年輕人應學習美學,學會「依美的準則探究人生和選擇屬於自己的東西」,這除了令生活質素更好,亦有助香港藝術文化的傳承。
如何提升下一代的美學造詣和文化水平?胡導演鼓勵年輕人要學好英語和上網,才能接受外界的知識,建立思考模式。他又勉勵一眾校記「考試成績不重要」,勝任工作才最重要,因此不要因考試壓力而放棄興趣。
胡導演也沒有因「高薪厚職」放棄他對藝術的熱誠,終於找到屬於自己的舞台。
【文章經編輯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