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記﹕葉慧婷
校記編號﹕120476
學校﹕寶血女子中學
醫生白袍令他的一身健康古銅膚色愈發突顯,整個人就像剛從陽光底下走出來般。一口潔白的牙齒,予人親切友善的感覺。當一眾校記戰戰兢兢地自我介紹時,他總帶友善的微笑,最後更模仿校記的語氣介紹自己,令大家忍俊不禁。
笑聲,掃走了校記緊張的心情,也揭開了整個訪問的序幕。
他,就是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主任──沈祖堯醫生。
一直在威爾斯親王醫院工作的沈醫生,在SARS肆虐香港期間,擔當領導者的角色,站在最前線拯救垂危病人。是什麼在背後支持他與病魔作戰﹖「第一批醫護人員的康復,還有同事的互相支持。」沈醫生答道,隨即擺出一個「V」字手勢。「當然,我是基督徒,這也帶給我不小力量。」信仰在沈醫生的生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尤其在SARS爆發期間。「我認識到人的有限,作為醫生,我們只是『神的工具』。」沈醫生謙虛地說。
抗SARS期間骨痛心忐忑
醫生與病毒是那麼的接近,死亡的數字又在不斷增加,沈醫生難免有驚慌的時候吧﹗「有兩次真的很怕,第一次是在SARS爆發初期,一切都在摸索階段,卻已有50名同事同時病倒﹔第二次是在台北的SARS國際會議……」他面露笑容說,「會議期間我睡了,醒來時發覺全身骨痛,這正是SARS的病徵,嚇得我不敢與會議中的大人物吃飯、握手呢﹗」說完後他笑得更燦爛﹕「幸好台灣爆發SARS的時間與該次會議相距了3個星期,這應該與我沒關係了吧﹖」
儘管害怕,儘管充滿變數,沈醫生仍然堅守崗位,更被《時代》雜誌譽為「亞洲英雄」,他卻謙稱這個稱號是不對的。「就像一個消防員在火場奮勇救火,你是不會讚他的。這(治療病人)是我的職責,我是受訓出來救人的。」他再三強調,他的行為只是出於「反射動作」。
經過SARS一役,許多人都被醫護人員的捨己精神所感動,滿腔熱誠地想加入醫護行列,對此沈醫生又有何看法﹖「這是正面的影響,青少年明白到做醫生不僅是高薪厚職那麼簡單,是要犧牲的,更要有真正的使命感。」
【文章經編輯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