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與關懷 改善青少年吸毒問題 - 明報校園記者計劃
訪問後,黃仁龍(右)主動與校記攀談,詢問校記對禁毒常務委員會工作及對青少年吸毒的意見,非常親民。

接受與關懷 改善青少年吸毒問題

校記:陳敏樂(170672)

  

  學校:佛教筏可紀念中學

  

  過去10年整體吸毒人數有下降趨勢,但從濫用藥物資料中央檔案的數據顯示,自2004年起,21歲以下的青少年吸毒人數卻有上升趨勢。青少年毒品問題專責小組主席、律政司長黃仁龍指出,出現這現象是因為青少年吸食氯胺酮(俗稱K仔)的情開始嚴重。「有年輕人吸食了幾年毒品,說話時結結巴巴,最初以為他智能發展有問題。」律政司長黃仁龍坦言,吸毒的禍害深遠,會令人「武功」全廢,嚴重削弱香港的競爭力。

  

  黃仁龍表示,解決青少年吸毒需從多方面手和協調,專責小組推出5項政策,包括預防教育和宣傳、戒毒治療、執法、研究和對外合作,打擊青少年毒禍。不過,單靠政府力量有限,還有賴與社會各界聯手合作,為關懷年輕人出一分力。黃仁龍希望牽動有心人,例如大公司增加就業機會,讓年輕人找到工作;另一方面派駐社工和輔導人員與年輕人聊天,傳遞正面信息。

  

  問題青年缺關懷 需增人手輔導

  

  黃司長提及近日一宗少女濫藥新聞,報道指該少女對別人的善意批評,以「與你何干」回應,對於青少年的冷淡態度,他認為,「青少年缺乏關懷,需要增加人手輔導他們,與他們成為朋友,了解問題。」黃司長亦指出所遇到的困難:「很想透過接觸家長和學校幫助受吸毒影響的青少年,但這樣會造成標籤效應。在進行檢驗測試幫助他們時,往往牽涉法律和資源問題。」另一問題源於父母教養,因此需訂立長遠方案,例如怎樣跟進家庭和動社會各階層,多給「正能量」和「正文化」予年輕人,「只要跨過難關,年輕人便不再變得單向」。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