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記:彭紫荊(中華基督教會銘賢書院,中四)
編號:180550
從黃土高原到上海,從上海到香港,他視音樂為生命;在過去的數十年,他積極向不同地方推廣中國音樂文化,要為香港打造一個中樂品牌。在他的領導下,香港中樂團獲得國內外藝術界的認同和讚譽,令樂團踏上國際藝術舞台。他就是香港中樂團藝術總監兼首席指揮——閻惠昌。
閻惠昌在黃土高原的山區長大,他憶述:「中國西北地區一望無際,荒涼的土地終日黃土飛揚,粗獷的性格也因此養成。」這性格雖然為閻惠昌帶來作曲靈感,但大起大落的情感卻不利於創作,「幸而後來能夠到江南接受教育,當地秀麗的山水,令我的情感變得細膩,彌補了性格上的不足」。就因如此,閻惠昌的音樂塑造出與眾不同的風格。
除了擁有獨特的性格,身為樂團的藝術總監,閻惠昌的魅力總在不經意中流露出來,「魅力是建於個人的文化修養、技術上的精湛,以及正面的人品」。閻惠昌的魅力使他受到樂團成員的尊敬,而對於一些有個性的團員,他亦不會強制他們服從,相反他會在不破壞樂團協調的情下,讓他們的個性得以發揮,為音樂增添特色。
不覺港是文化沙漠
不經不覺,香港中樂團自1977年成立,至今已經歷了32個春秋。對於外界評價香港是「文化沙漠」,在香港生活多年的閻惠昌抱有不同看法,「香港的藝術不論在創作或經濟上都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若說香港是個文化沙漠,是相當不準確的。相比起中國,香港一般的藝術節目門票都要便宜三四倍,而藝術團體的營運經費負擔卻來得要輕」。
閻惠昌在音樂上的努力獲得一致肯定,他相信音樂可以超越時空,期望香港中樂團可以打破地區的局限,發揚光大。在往後的日子裏,閻惠昌表示會一直在香港中樂團默默耕耘,讓樂團的光芒變得更加璀璨耀眼。
(文章經編輯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