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穎姿
校記編號:160706聖士提反女子中學
若說人生下來便是等待死亡,那麼活的意義是什麼?舞蹈家兼演員劉兆銘透過生活藝術了解人生在世的目的,回答了這個纏繞人們心中的問題。
「看得愈多,自覺知得愈少,不斷學習可說是人生重要的一環。」學習不是為名為利,在生活中學習技巧是為豐富個人知識,把思想帶到更高層面——追求靈感,自我創作,在思想上「富有」起來。「有些有錢人只是物質富裕,心靈空虛,為人消極;思想富有的人推崇生命、大自然的美,積極尋找『美』在生命的重要性,對新奇的事物滿有求知慾。」劉兆銘每日從生活中發掘美麗的東西,可以是一張相片,一張笑臉,甚至一句動人的說話。
童年時經歷了抗日戰爭,看過可怕的東西太多,令劉兆銘尤其珍惜美麗的事物。他認為一呼一吸也有它的乾坤、吸引的地方:「呼吸看似不值錢,但沒有它就等於失去生命,這就是其珍貴之處,也是上天賜給我們最美麗的禮物。」
「美」就是靈感,帶來新觀念、新思考,啟發創作。劉兆銘把生活上的「美」簡單化、誇張化,成為藝術的形式,而他有份參與、即將公演的舞蹈《野草行》,正正是把草的動態和呼吸所結合編成的。
他認為,創作包括大知識和大膽識,這也是人生的追求。知識無窮無盡,對新奇的事物要有求知慾;大膽嘗試,才能成功。創作並不局限於藝術,可以是生活技巧、常識,因此每個人都應該創作,了解過程,經歷成敗得失。
「失敗的人看失敗為失敗,樂觀的人看失敗為得。」培養樂觀的心是人生最為必要和有利的事,享受得失,時常歡喜,不記、不想多餘、消極的事,就能看盡世事,看到生命的奇妙。
死後的世界,各種宗教各有說法,但他認為一切都是歸於一,只是分成不同的層面和地域,把死去的人再次聚在一起。他笑言:「到時我又可再與離世的朋友聚一聚了。」生老病死乃人生必經之路,若能像劉兆銘般有豁達的人生觀,活得精神、活得充實,死又有何憾?死又有什麼可怕呢?
(文章經編輯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