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記姓名:鄭彩雲(170433) 學校:恩主教書院
胡恩威,一個多元化的創作人,從前是個建築師,後轉型話劇創作,擔任舞台劇《東宮西宮》的編導,也是進念‧二十面體的節目及創作總監。究竟曾從事這兩種極相異創作的他,比其他創作人有何特別之處?
《東宮西宮》是政治諷刺劇,利用風趣幽默的風格,演繹時事,如第六集的山頂區議會選舉、第五集的新特首上任,以輕鬆手法令觀眾了解時事及提高公民意識。剛上演的《七彩包青天》以法治為主題,教觀眾用六合彩記《基本法》,從多角度介紹中國近代史。胡恩威說:「香港雖然有言論自由,但透過舞台表達意見,發揮空間較大。」對於政府的政策,他有獨特見解,而且敢於批評。好像政府缺乏美學教育,使青年人沒有審美眼光,只會盲目追從,衣著文化充分表現這點;政府也沒有培養青年藝術文化,使香港的創意工業始終未能興盛。這也是進念‧二十面體要提高青年人接觸藝術機會的宗旨之一。
除了具有強烈時事觸覺,念建築出身的他對建築也有感而發:「香港的建築物不重設計,只重於室內設計及仿照其他類似的建築物來興建,建築師沒有發揮空間,沒有很好的經濟回報及高尚的社會地位。」相反,舞台劇創作給予較大的發揮空間,且沒有限制,可以自由表達意見。
不過,胡恩威沒有放棄建築,曾撰寫建築書籍《香港風格》系列,介紹香港的建築、探究建築歷史,更把建築投入舞台劇創作——利用建築所學的空間感,用於設計劇場景佈置上。在他眼中,建築與舞台劇創作是一樣的,透過創意、設計來完成作品。只是方法不一樣,建築用的是泥、水、工人;舞台劇需要的是演員、道具和場景。
胡恩威認為,經常留意身邊人和事,便是創作意念的好靈感。他從不介意別人批評他的創作,只要反對理由合理,經過溝通及討論,創作便能有進步空間。為了提高未來香港的藝術水平,他鼓勵年輕人多注意身邊的事物,要有自己的思想及看法,不要隨波逐流。
【文章經編輯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