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生銀行執行董事兼財務主管陳國威﹕
期望校記多參與社會,擴闊眼界。
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院長蘇鑰機教授﹕
校記踏入第11屆,開創了新景象,希望校記多思考、多探究。
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副教授馮應謙﹕
希望校記重視記者的專業精神,並在校記計劃結束後熱誠不減。
香港浸會大學新聞系教授俞旭﹕
明報校園記者計劃可培育年輕人新聞觸覺,增進對社會的認識,同學應把握機會參加。
香港津貼中學議會代表 朱啟榮校長﹕
希望校記在接觸社會人和事的同時,跨越自己的限制,發創意思維,表達自己。
香港教育評議會代表 林日豐校長﹕
敢言敢作,盡心盡力。我希望同學參加校記後,會更有勇氣,培養多角度批判思考。
香港中學校長會主席 葉錦元校長﹕
來自不同學校的校記可以因此結識和聯繫,對社會時事作正面的討論。
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學術部 副主任謝煒珞﹕
校記計劃是理論實踐的好機會,希望校記好好學習,有所成長。
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 副主席呂如意博士﹕
(校記計劃)是一個讓校記成長和向多方面發展的平台。
教育局課程發展處(中國語文教育)課程發展主任甘冬兒﹕
訓練新聞觸覺的同時,也提升語文能力。
嘉賓主持、有線電視新聞台 -主播張曉雯﹕
要好好把握機會,因為並非每個報名者都會入選,希望每位校記珍惜這次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