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前幕後的指揮 - 明報校園記者計劃

台前幕後的指揮

校記:袁晴晴(保良局何蔭棠中學,中六)

  

  編號:180224

  

   香港中樂團於1977年成立,由一個小型的民間音樂組織,一躍成為今天國際知名的中樂團,全因幕後有心人的落力策劃。台前,他是表現揮灑自如的樂團指揮,而幕後他同樣是「指揮」,指揮整個樂團的內部行政管理。這有心人就是香港中樂團藝術總監兼首席指揮——閻惠昌。

  

   保留融合各團員個性

  

   中樂團有今天的成就,閻惠昌確實功不可沒,他說:「一首歌曲的成功在於令人留下深刻印象,把重點部分不斷重複,用時間配以藝術使人欣賞。管理亦然,樂團要在改革中不斷進步,隨時代有系統地發展。」但他認為中樂團的成功不能只歸功於他,而是團隊合作發揮出來的成果,「正如一間公司,下屬對上司服從是天經地義的事;但身為一團之首,必須把各團員的個性保留並融合,向共同目標前進,才是明智的領導」。

  

   未踏足香港之前,閻惠昌對有「文化沙漠」之稱的香港不太抱期望。直至他初到香港,才有另一番體會。「我為自己在香港推動中樂的決定感到自豪。香港絕對不是文化沙漠,政府向來鼓勵藝術發展,而且這裏的音樂不單是娛樂,每種音樂都有其文化價值,包括中樂。」他亦特別感謝香港政府一直推廣及支持中樂的發展,在政府的資助下,市民亦能以便宜的價錢購票欣賞,加速中樂在香港普及。

  

   閻惠昌工作非常繁重,但仍願意抽空出席校園記者的訪問,「可以讓年輕一代了解中樂,知道中樂團的發展史,更甚是明白音樂藝術在香港推廣的重要」。

  

   (文章經編輯刪節)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