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記姓名:陳德健
編 號:160583
學 校:嘉諾撒聖方濟各書院
要成為一個成功的鋼琴家,除了天分,還要靠後天的努力。她從4歲多開始學習鋼琴,參加過多次比賽,遊歷了無數國家。2005年,她獲得了第15屆國際蕭邦鋼琴大賽第6名。鋼琴事業可謂一帆風順,可是,她甘於平凡,希望日後有機會開班授徒,培育另一個鋼琴天才。從遊歷中的見聞,到學習鋼琴的經歷,以及比賽前後的感受,她都如數家珍,娓娓道來。
伯樂黃懿倫 亦師亦友
李嘉齡,一個平凡的名字,卻擁有一段不平凡的人生。俗語有云:千里馬也要遇伯樂。李嘉齡在中學時期遇上了她的伯樂——黃懿倫老師。對李嘉齡而言,黃老師有老師的威嚴,卻跟她無所不談,互相關心,亦師亦友。
如果懶惰,即使遇上再好的老師,也是徒然;雖曾想過放棄,但是這種想法只會維持30分鐘。因此,李嘉齡經常練習,一練就是兩三小時,有時甚至達到忘我境界。為了保護手指,即使想繼續練習,也會給自己一個休息的機會,以免弄傷。
父母是她最大的精神支柱。父母雖然不是音樂家,但給了她很多意見、支持及鼓勵。現在的李嘉齡在台上無論是表演還是比賽,都非常鎮定,甚有大將之風,很難想像第一次表演時她竟緊張得不敢上台。
李嘉齡參賽經驗豐富,印象最深刻莫過於2005年的國際蕭邦鋼琴大賽。當時為了應付比賽,在波蘭逗留了一個月,與其他參賽者生活,一起玩樂,放鬆心情。由於要到不同地方參賽,李嘉齡遊歷過不少國家,每次也給她帶來驚喜,有些比賽地點較為偏遠,要花很多時間尋找,她笑言有時覺得自己像在探險。
正所謂「有得必有失」,贏取了第15屆國際蕭邦鋼琴大賽第6名的李嘉齡,失去了什麼?「練習的時間有時很長,玩樂的時間也相對減少,父母也非常擔心,但有時因為太專注而忽略了他們的感受,有時也會感到寂寞。」
成功不是必然的,要知道內在含義,還看李嘉齡。
【文章經編輯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