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寫真心話 - 明報校園記者計劃
「1、2、3!」高志森(前排右四)十分親切,與20多名校記「排排坐」合照。

只寫真心話

校記姓名:鄭浩賢(170424)

  

  學校:香港華仁書院

  

  在香港社會,寫作從來不是致富途徑,作家似乎只能作為副業。本地作家周淑屏寫過超過100本作品,當中的《彌敦道兩岸》更改編為舞台劇,但她坦言寫作從不為錢,也沒有想過靠拿筆桿養活自己。

  

  「香港文字創作的生態環境一向惡劣,近期特別難捱。博益出版社倒閉令很多作者感到徬徨。」面對嚴峻環境,周淑屏不諱言自己思想現實,堅持寫作並非為了崇高理想,只為一己興趣。

  

  投身作家生涯之前,周淑屏最愛在上班時偷偷讀書,卻怕老闆發現,令她明白自己「愛書勝過這份工作」。於是轉行,曾當編輯、教師,她表示:「凡與文字有關的都喜歡。」能夠以興趣為事業,看似理想,事實卻不然。周淑屏的創作路途並非一帆風順:投稿曾遇挫折,甚至被出版社要求加入情慾成分作為賣點,即使作品成功出版,亦未必受歡迎。她說:「試過在書店找不到自己寫的書,難免感到失落。不過在網上看見讀者的支持語句,這是很大的鼓勵。」另一個苦惱的根源來自出版社的催逼,她道:「每隔三四個月就要寫一本書,當時感到很悲慘,因為興趣已經變成例行公事。」

  

  畢竟出版社和讀者的心意並非作者所能控制,周淑屏抱有一套十分獨特的態度,她稱:「就好像毛蟲要蛻變為蝴蝶,我們不可以替牠剪開繭蛹,牠一定要自己掙扎才能夠化為蝴蝶。投稿亦必定要經過很多困難。」面對讀者反應,周淑屏也泰然自若,「我當寫作是人生一部分,寫作不是為了吸引讀者,而是為了對讀者帶來正面的影響」。她認為文學創作並不以娛人為目的,「真的喜愛寫作的話,其實不會介意出版與否」。

  

  有別於一般人對文學創作的印象,周淑屏的作品絕非曲高和寡。「我不忍心寫別人不明白的東西,寫低下階層、普羅大眾的事情就應該用顯淺的文字。」她表示文學創作源於生活,「凡是用筆講出真心話的,都應該得到欣賞」。周淑屏寫過涼茶舖、彌敦道、唐樓等各種題材,歸根結柢都是寫一個「情」字。她認為擁有豐富的人生經歷,創作時投入感情,作品就能夠感動別人。

  

  周淑屏剛憑《大牌檔‧當舖‧涼茶舖》獲得第九屆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問及得獎感受,她輕描淡寫地說:「那不過代表可以在名片上多加一行字,其實我一向沒有參加什麼徵文比賽。」寫作不為錢也不為獎,周淑屏的創作動力卻依然源源不絕。現時她正在寫一個包含童話元素的故事,只要解決出版問題,新書就可以上架。

  

  講真心話不容易,寫出來更難。能夠堅持不隨波逐流,不寫違心之言,不被市場牽鼻子走的作家實在是難能可貴。

  

  【文章經編輯刪節】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