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記﹕黃端瑩
校記編號﹕120452
學校﹕樂善堂余近卿中學
被《時代》雜誌譽為「亞洲英雄」的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主任沈祖堯教授,早已深受港人敬仰。今天坐在校記面前的他,面帶笑容、文質彬彬,自謙說﹕「我不是英雄﹗我只是做回人應該做的事。」這名抗炎英雄予人的感覺既親切又謙虛。
SARS是一種由新病毒引發的病症,醫護人員以前從未接觸過,這種病毒竟在一夜之間令威爾斯親王醫院「爆滿」,當中亦有些醫護人員不幸受到感染,沈教授坦言︰「在面對SARS的初期,我們真的沒有信心,因為我們要顧慮兩件事︰第一,是怎樣令自己不受感染﹔第二,是怎樣去救治病人。起初,我們連戴什麼口罩和如何才能不被傳染都要自己去摸索。能令我們挽回信心的,就是我們可救回病人的性命。當然,基督徒(的信仰)和同事間的支持亦為我們打了支強心針。」
「我們在醫治的是人」
沈教授認為,SARS可以喚醒港人重新評估「人的價值」。他表示,「SARS事件令港人更珍惜生命,明白到所有東西都不是必然的。此外,SARS亦令港人知道家人和朋友的可貴。」沈教授又說,SARS事件亦令他對病人的觀念改變,他笑說︰「過去我們會說笑︰你看這名病人的甲狀腺有問題,病人在我的意識中只是『想治好甲狀腺這個病』,現在卻不同了。SARS令許多家庭面對生離死別,這喚醒了我︰病人也有自己的感受,他背後也有心急如焚的親人。」沈教授深信,這是一個很好的提醒,「我們在醫治的是人,面對的更是一個家庭」。
沈教授坦言,SARS事件中,其中一個令他感受至深的故事是︰「有一次當我正在巡房時,有一名年輕的病人捉我的肩膀,跪在我面前,哭訴雙親都因染病進了醫院,父親在早上已去世,母親正在深切治療部。他很不想在一天內同時失去父母,請求我去看他母親。我立刻趕往深切治療部,看見他的母親,情的確很壞,最終那青年的雙親在同一天內去世。但這青年很堅強,自己痊癒了,也很孝順,後來我和他成了好朋友。」
醫生代價遠比想像大
沈教授認為,這次事件給了他一個啟示,就是行醫要面對的並非只是病人的生與死問題,做醫生的也難免牽涉其中。他說︰「有些人從來沒想過做醫生會有性命危險,現在是時候讓大家想想︰讀醫科不單止是為了賺錢,或者過好的生活,(有志讀醫的學生)應該再去想想,(醫生)所付出的代價可能遠比想像中的大。」
【文章經編輯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