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承諾 堅守170年 - 明報校園記者計劃
活動花絮--客席採訪

一份承諾 堅守170年

通訊方式日新月異,智能手機、社交網絡普及,但傳統的書信在私人及商界通訊中,仍佔重要地位。香港郵政成立170年,有賴整個郵政系統緊密配合,書信才能準時送到收信人手中。校記深入中環郵政總局重地「揀信部」,揭開郵遞信件背後的神秘面紗!

  

  街上不難發現一個又一個郵筒,市民只要把信件投進郵筒便能寄信,簡單快捷又方便,但處理這些信件的步驟卻一點也不簡單;而郵差每天派發逾百封信件,工作看似很簡單,背後的運作原來相當複雜!

  

  「揀信部的運作模式和工廠的運作模式很相似。」香港郵政二級助理郵務監督黃家悅形容,郵政局內部就像一所「工廠」,保安森嚴,出入均須出示通行證。郵局由多個部門運作,包括負責分開本地和外地郵件的打信部,每天收集各區上百萬份信件後,須在有限時間內處理。

  

  當郵件送到中環的郵政總局後,職員會先以人手將郵件分成「標準尺寸」和「過大尺寸」兩種。標準郵件可放進自動打印機,打印機的感應器會識別郵票上的條紋,然後蓋印;而過大尺寸的郵件則需人手蓋印。除了自動打印機,郵政局內還有一台重要的機器——自動揀信機,能自動辨識出信上的地址,每小時可處理約3.5萬封信件,大大減輕了郵差的工作。

  

  郵遞工作涉及不少人力,因此香港郵政十分重視職業安全,特別為職員添置「水泡車」。黃家悅指出,水泡車以彈性質料製造,底部設有彈弓,車內有大量信件時,彈弓會壓縮;當職員取走上層的信件,車內重量減少,壓縮了的彈弓再次升高,職員便不用經常彎腰取信,減低腰背受傷的風險。

  

  寄信的市民很多,每年只有農曆年三十和年初一較少人寄信,郵差才可以休息一天;平日部分郵差甚至要通宵工作,務求提高工作效率,實踐「今天寄出的信件,最快於一天內送到」的承諾。黃家悅提醒大家寫信時記緊把地址寫清晰,「協助郵差輕鬆處理郵件,也有助縮短郵件傳遞的時間。」

  【本版文章經編輯刪節】

  

  文:校園記者 聞凱詩、楊綺婷、傳媒teen使 麥海文、黃美欣

  圖:鄭寶欣、傳媒teen使 文字整理:鄭寶欣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