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記﹕朱曉彤
校記編號﹕120214
學校﹕迦密中學
沈祖堯醫生是人們心目中的「抗炎英雄」,在香港大概沒人不知他是誰。連《時代》雜誌也是這樣形容他──「亞洲英雄」。不過,他自言自己並非英雄,他只是一個接受過訓練的行醫者。
早前於新聞節目看到沈醫生,他總是「黑口黑面」,甚至於訪問當天,他也是這般「黑」。原來沈醫生剛從印尼的峇里島開會回來。從沈醫生的言談中,你可發現他其實相當風趣,絕對不是一個嚴肅的教授。
不忍見病童苦 棄兒科夢
這名於SARS肆虐期間表現出色的醫生,當初想做的原來是兒科醫生。沈醫生解釋,因為上班時可以看到小朋友是一件樂事。後來為何放棄理想呢﹖原來沈醫生想到,若自己要為一個小朋友抽血,但又抽不到而令小朋友身上「千瘡百孔」,會是一件很痛心的事。
別以為沈醫生一直以來都是這麼有人情味。「以前看到一些好怪的病,我們會感到很高興。『這種病很少見啊,我可以寫一份關於這個病的報告。』例如我看見一個病人患了『大頸泡』,我會很興奮地與其他醫生討論,這舉動反映了我忘記了病人是一個人,我只認為他是『一個具有科學研究價值的物體』。」然而,經過SARS一役,沈醫生明白到每一個病人都是有血有肉的人,都有自己的家庭,「I cannot afford to loss anyone of them」。
前線打拼 家人理解支持
SARS期間,沈醫生不能回家,他的家人會擔心嗎﹖原來沈祖堯的妻子也是醫生,所以她能了解沈醫生的工作。至於他的兩個孩子,沈太太給他們看了一齣名為《極度驚慌》(Outbreak)的電影,內容描述一種病菌侵佔了一處地方,而電影中的醫護人員穿上了和香港醫謢人員一樣的裝備去拯救生命,這正好讓孩子明白父親的工作。
後記﹕在訪問過程中,我看到沈醫生很享受他的工作,雖然面對很大的壓力,但他毫不畏懼走進病房,還懂得從中學習,實在值得敬佩。
【文章經編輯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