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曾經激情過!」 - 明報校園記者計劃

「我也曾經激情過!」

「我也曾經激情過!」在皇后碼頭風波中,與示威者對話的發展局長林鄭月娥,在大學時已熱中社會運動,曾參與金禧事件和艇戶事件。年輕時的林太,本「I believe in it, so I do it.」近乎信仰式的執著,以民眾運動的方式表達訴求。林太當年就是受到以社工工作為題材的電視劇《北斗星》影響,決定修讀社會工作系。

  

  多年後,角色對調了——林太不再是民眾運動中的示威者,而是以官員的身分「單刀赴會」,出席論壇,與反對拆碼頭的示威者直接對話。對於這次走入群眾被視為勇敢的行為,林太表示,這不過是件「平常的事」。由於自己也曾經是大學中的激情青年,她十分明白示威者當日的心情。

  

  林太坦言,社會對年輕人的激情會有一定包容,但隨年齡增長,人必須變得圓滑世故,處事方式亦要調整。她說:「當年的激情已化為對工作的熱誠(Passion),對他人、對社會必須更有承擔(Commitment),尤其擔任涉及民生工作職位時,要代入當事人的處境,推己及人(Empathy)。」林太本以上原則,即使面對眾多反對人士,亦不可退縮,要抓緊機會化解衝突。

  

  林太於2007年成為發展局長──平衡發展和文物保育的領航者。她表示「清拆發展」有巨大而速見的經濟誘因,而「文物保護」則偏向追求意識形態,要平衡兩者確非易事。處理手法需極具「創意」,方案亦要實際可行、有「市場空間」。政策制定的過程中,社會大眾的聲音是不可或缺的。

  

  年輕人面對集體回憶議題,由於成長時代不同,也許會有脫軌的感覺,因而感到迷惘。但你有沒有嘗試認識這些價值?作為未來的社會棟樑,你有年輕的激情嗎?

  

  校記姓名:孫可怡(170038)

  

  學校:漢基國際學校

  

  【本版文章經編輯刪節】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