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是成功電影永恆公式」 - 明報校園記者計劃

「情是成功電影永恆公式」

校記姓名﹕何倩娟

  校記編號﹕140223

  學校名稱﹕恩主教書院

  從《新不了情》到《旺角黑夜》,再到近期的《早熟》,爾冬陞的電影總是充滿香港特色。在《旺角黑夜》中,便把旺角描繪成香港的縮影,一眾角色亦反映香港市民的心態。又如近作《早熟》,反映現代父母與子女的關係,「在香港,這個現象很奇怪,以前是新潮的人,現在卻約束自己的子女拍拖。事情就是這樣不斷重複」。說罷,爾冬陞哈哈大笑起來。

  身為香港人,爾冬陞直言尋找這些題材並不困難,反而很刺激、很有趣味,「我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在九龍城長大,經歷很多,所以電影充滿香港精神」。他在創作時更喜歡加入「街坊」的感覺,好像《新不了情》,爾冬陞便曾長時間觀察一個賣粥的人,甚至進入了那人的生活。「在蒐集資料的時候,我更認識了毒販、警察、社工等,擴闊了自己的眼界。」

  爾冬陞坦言,電影取材於香港低下階層的生活,並不代表他對香港不滿,「香港並未到最惡劣的時候,雖然現有的制度有很多問題,例如貧富懸殊很嚴重,但這只是一個過程」。他相信物極必反,就如香港的電影業一樣,會從谷底反彈。

  不美化黑幫 不拍不信的價值

  從爾冬陞的電影中,我們或許會發現他從不美化黑社會,因為他不相信黑社會充滿英雄義氣的價值觀,「自己不相信的價值觀是不會拍的,因為電影要將美好的東西給觀眾看,電影更對年輕人有莫大影響」。既要給觀眾欣賞,爾冬陞認為電影裏必定要有情,因為這類型的電影題材最能接近觀眾,「多些人看,就有多些人被感動,情是成功電影的永恆公式」。

  自言兩度獲最佳導演是「爆冷」

  爾冬陞認為「一部電影的成功是『爆冷』,像《無間道》、《鐵達尼號》,這些電影從前是沒有人願意投資的」。所以,即使爾冬陞兩度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獎,他也認為只是「爆冷」,「比賽永遠是不公平的,因為用人評分就不公平,只有跑步才是最公平」。正因如此,爾冬陞視獎項為一張成績表,並不真的自視為最佳導演,「這樣才會有更大的進步空間,拍更多感動人心的電影」。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