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喜歡做 就會做得好」 - 明報校園記者計劃

「只要喜歡做 就會做得好」

校記姓名﹕張德綸

  校記編號﹕140078

  學校名稱﹕伊利沙伯中學

  由幕前到幕後,由邵氏的新晉演員,到手執導演筒的最佳導演,戲裏戲外,爾冬陞於編、導、演的電影生涯都有卓越成就。

  投身電影創作逾30年的爾冬陞認為,編導要主動爭取想拍的題材,「只要喜歡做,就會做得好,有人欣賞,自然能夠生存」。他更笑言,「自己盡了力,責任不在自己,可以罵其他人﹗」從構思概念開始,然後寫作劇本到真正拍攝,最後看見觀眾反應,爾冬陞都全程參與,因此,每部電影都是他的囝囝囡囡,滿足感很大。

  當編劇要八卦 四出蒐集資料

  「做編劇要八卦,不一定要專家,但要對什麼事情都有興趣。如果我不做電影,可能會跑去當記者。」小時候居於九龍城的爾冬陞,活躍於街頭巷尾,與街坊打成一片,所以特別關心大眾生活,醉心於蒐集資料與四出採訪。爾冬陞表示,寫《癲佬正傳》時,跟隨了社工兩個月,令他對精神病患者和流浪漢等有進一步了解。又例如《早熟》中早產嬰的一幕,是在深圳的醫院拍攝,在尋找拍攝場地中,他發現深圳是全中國最多早產嬰的地方,有很多少女在那裏打工,因工作辛勞而誕下不足月的孩子。為求拍出最貼近大眾生活的寫實故事,爾冬陞實在付出了不少心血和精神。

  「沒有導演敢說非常滿意自己的作品,每部都總會帶點遺憾,所以不會停下來,會繼續拍電影。」追求完美、克盡己任的爾冬陞,坦言最欣賞工作認真的人,但就認為不懂電影的投資者最難應付。「當初,沒有人肯投資拍攝《鐵達尼號》。其實,很多成功的電影都是爆冷,成功與否是預計不到的,否則人人都中六合彩啦﹗」不看重結果,專心目前工作,是他的成功要訣。

  爾冬陞的作品多以大眾生活為藍本,這或多或少反映他的價值觀,如《忘不了》的主角,從不肯接受現實的混亂日子中清醒過來,重新振作。「有時候,有些問題是受環境所限,自己是解決不了,我會選擇接受,自然調節。」作為「金像導演」,爾冬陞表示每個人的觀感不同,沒可能滿足所有觀眾,所以只視獎項為鼓勵,不會過分沉醉。就像從前的他愛賽車,現在的他愛潛水,正正道出他不計較成敗,只享受過程的做人態度。(文章經編輯刪節)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