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權 - 明報校園記者計劃

第四權

新聞傳媒被形容為社會的「第四權」(The Fourth Estate),即是在行政、立法、司法三權之外的第四種政治權力。

傳媒在公衆利益的前提下,透過報道對政府、企業或社會發揮監察作用,並讓大眾擁有充分知情權,藉以揭露社會黑暗、彰顯公義、為民發聲、推動社會進步。

媒體監察政府與當權者,例子俯拾皆是。

香港例子:沙中線剪鋼筋醜聞

港鐵沙中線紅磡站擴建月台的連續牆與月台層板之間的鋼筋施工,2018年3月至5月間,被媒體揭發不符標準,部分鋼筋遭剪短,偽裝鋼筋已成功接駁。港鐵公司未能清晰交代誰剪短鋼筋、為何剪短、問題接駁位總數等。事件連月持續發酵,社會反應強烈,特首林鄭月娥會同行政會議 於同年7月10日通過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由退休法官夏正民任主席,處理沙中線紅磡站的醜聞調查事宜。

獨立調查委員會於2018年10月22日展開聆訊,同日,《明報》在頭版刊登題為「政府3年前知禮頓擅改則」的偵查報道,指記者取得的一批文件、屋宇署2015年向路政署鐵路拓展處發出的「不合格摘要」及相關官員電郵紀錄,顯示早於2015年起,屋宇署發現紅磡站有4項不合格狀况,其中提到港鐵 及承建商禮頓擅改紅磡站地基設計,未獲署方批准就在上蓋興建構築物,質疑不符《建築物條例》標準,署方更形容短時間內發現4項異常,揭示地盤管理出現缺陷,表明問題涉公眾安全,要求路政署及港鐵跟進。惟文件未交代政府有否追究及如何跟進,港鐵最終在2016年補交修改圖則了事。

事件真相尚待獨立調查委員會釐清,但發展局已先就可知事實,對涉及沙中線各站工程問題的4間承建商採規管行動,停標3個月至1年,其中涉及紅磡站及會展站工程問題的禮頓建築(亞洲),在建築及道路類別共被停標15個月。

國際例子:緬甸記者揭發軍隊涉屠殺

路透社兩名記者:33歲的瓦倫(Wa Lone)及29歲的覺梭吳(Kyaw Soe Oo),2017年因為調查緬甸若開邦因丁村(Inn Din)佛教村民聯同緬甸軍人屠殺10名羅興亞人事件,惹官非繫獄,引起國際關注。

據稱,兩名記者起初從士兵、軍事警察、村民那兒發現因丁村事故。他們獲一名佛教徒村長提供3張攝於2017年9月1日、2日的照片,顯示緬甸軍人看守下,8名羅興亞成年人和兩名高中生雙手被反綁跪着,遭非法殺害,浴血屍體堆於淺墳中。有人指證稱,最少兩人被佛教徒村民砍死,士兵向每人開了兩至三槍,個別遇害者被埋時仍發呻吟。另有佛教村民承認火燒羅興亞人家園、埋葬屍體和殺害穆斯林,一些警察證實軍方主導那次行動。

2017年12月12日晚,瓦倫及覺梭吳與兩名警官見面接收相關文件時被捕,他們遭指控違反政府機密法,2018年9月獲判囚7年,上訴至最高法院亦被駁回。而事件在國際關注和壓力下,緬甸軍方承認曾有軍人殺害羅興亞人和存在亂葬崗,判7名涉案士兵囚禁10年。兩名記者被判囚時,緬甸國務資政昂山素姬作出回應,指判決「無關言論自由,裁決公道」,引起嘩然。

不過,2019年4月17日開始的緬甸慶祝新年時,總統溫敏(Win Myint)按傳統陸續特赦囚犯,5月特赦的囚犯中,包括瓦倫及覺梭吳,兩人被關押逾16個月後,終於5月6日獲釋。緬甸政府發言人表示,領導人考慮到國家長遠利益後,決定釋放兩名路透社記者。兩人的報道同月獲得普立茲獎,而他們2018年亦和其他遭殺害或逼迫的記者,獲選為《時代》周刊風雲人物。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