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鑰機:近100年中文報紙售價的變遷 - 明報校園記者計劃

蘇鑰機:近100年中文報紙售價的變遷

【明報文章】上月初《蘋果日報》零售價加至10元,究竟這個數目算不算貴?過去報紙售價的升幅為何?其他國家的售價又怎樣?報業正面臨重大變革,印刷報刊的售價是個風向標,反映了新聞業的趨勢和要面對的一些問題。

為籌備香港新聞博覽館的內容,之前曾請中大的利天諾同學去找中文報紙零售價的歷史資料,及一些商品價格的情况,所得結果可參看附圖。

報紙售價升幅800至1000倍

我們先看中文報紙售價的走勢。報紙的售價由1920年代1仙升至今天的8至10元,升幅達約800至1000倍,增長率驚人。為何報紙售價如此勁升?相信和它的超低起點(1仙)有關,令它有很多升幅空間。加上報紙在1970至1990年代期間的售價猛升了約25倍,導致它有如此高的累積升幅。

在1920至1940年代,報紙由1仙升至1角,在20年間升了約10倍。由1940至1980年代,40年間報紙售價由1角升至1元,也是約10倍。由1980至2010年代的30年間,售價由1元升至10元,這10倍增長經歷了30年。報紙的售價在1950和1960年代沒有變化,在千禧年過後的20年間增幅也輕微。價格起飛的時段是1930至1940年代,共增長了數倍,及之後的1970至1990年代。

以其他商品作比較,電車票價增長得很慢,在過去100年只增長了約46至52倍,它在1950至1970年代保持不變,近20年的增長也很慢。電影票價增幅算是中庸,過去100年增長了約300至500倍。較慢的增長期是在1930至1950年代及千禧年代,而在1980至1990年代,電影票價的增長較快。

煉奶在過去100年增長了約100至130倍,速度頗慢。汽水在最近70年增長了約39倍,漢堡包在過去40年只上升了約7倍,增幅也很溫和。

報紙在發達社會較貴 在發展中國家便宜

報紙的售價和當地的物價指數有關,在西方發達社會較昂貴,在發展中國家就很便宜,當然在同一城市的不同報紙也會有差異。以德國為例,2010年《世界報》已經要賣3.1歐元(約27港元)。美國《紐約時報》在2012年的售價為2.5(周日(weekdays))至5(周末)美元,即約20至39港元。《今日美國報》就較便宜,在2013年賣2美元(約16港元)。2017年的《澳洲人報》售價為3(周日)至3.8(周末)澳元(約17至21港元)。加拿大的《多倫多星報》在2016年賣3.5加元(約21港元)。

相對而言,台灣《聯合報》只售新台幣10元(約2.5港元),內地的《人民日報》也只賣人民幣1.8元(約2.2港元)。菲律賓報紙的售價大約由0.27至0.45美元(約2至3.5港元)。

半世紀之前,香港的中文報章(包括狗、馬經報)各自定價,到了1974年因紙價飛漲,40家中文報紙聯合將售價調整為3角。在隨後的20多年,香港的中文報章統一訂定售價和增幅。到了1995年,消委會開始關注報紙聯合定價的做法,研究有否違反公平競爭原則,加上當年《蘋果日報》創刊,引發報業減價戰,一些中文報章紛紛自行定價,結束了統一步伐的局面。英文報紙的售價一向高於中文報紙,售價和加幅均不同。1995年報紙開始推出免費的網上版,但《信報》、《香港經濟日報》和《南華早報》的網上內容都要收費。免費報紙自2002年起相繼出現,更令報紙的收費策略變得百花齊放。

報紙和電視收費模式的有趣變化

報紙和電視的收費模式,近年經歷了頗有趣的變化。以前報紙都要收費,近20年出現免費的網上報和印刷的免費報。電視剛好相反,大氣電波播放的節目以前是免費的,用有線傳送的收費電視後來登場。現時報紙和電視是否收費,更出現混合模式,以針對不同市場情况。一般而言,收費媒體傾向提供高質素的資訊和娛樂,面向中產階層,收入來源包括廣告及訂戶付費。免費媒體的特點是面向普羅大眾,資訊容易獲得和供快速消費,收入主要靠廣告。

印刷報紙繼續「小眾化」 經營重點轉向網上

報紙價格將來的走向會如何?影響售價的因素很多,包括紙張、印刷及人手等成本,廣告收入,報紙銷量,競爭對手,目標讀者,不同發放平台等。現時的做法是各出其謀,不同報紙各有定位和策略,透過不同科技的傳送方式,報紙可以將印刷版和數碼版分開或作綑綁式定價。

現時印刷報紙似乎沒有什麼加價空間,最近一些報紙的調整,可說是例外而非常規。印刷報紙將會繼續「小眾化」,報業的經營重點慢慢轉向網上,因應這個新平台的特點來作定價。

作者是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蘇鑰機]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