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守門人如何報道「電郵門」 - 明報校園記者計劃

新聞守門人如何報道「電郵門」

文.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蘇鑰機

10月25日《紐約時報》刊登一篇有關美國總統選舉的長文,標題是「特朗普想推銷最後一個故事,《華爾街日報》卻不買帳」。文章指在10月初,特朗普陣營有個3人小組,包括和總統兒子親近的紐約公關人、白宮律師和前白宮顧問。這個小組經商議後,將一些有關亨特拜登的黑材料,交給梅鐸旗下《華日》的一名駐白宮記者,希望該報可以刊登。

但《華日》要先查證資料,未能快速見報。特朗普等得心急,他的私人律師朱利亞尼自行將這些材料,交給同屬梅鐸擁有的煽情小報《紐約郵報》,並表示這些電郵材料來自亨特拜登的手提電腦。朱利亞尼同時提供一名證人,此人用書面表示和拜登父子曾見面和有生意來往。《紐郵》在10月14日於頭版刊登了文章,標題是〈拜登的秘密電郵〉。

其後《華日》登了評論版編輯撰寫的文章,質疑拜登父子的誠信,並說媒體不能視而不見。但過了不久該報發了一篇簡短報道,表示該報查核了公司紀錄,「沒有發現祖拜登有任何角色」。在回應外間對此事的查詢時,《華日》總編輯說:「我們嚴謹和可信的新聞處理,眾人皆見。」

美國總統選舉在11月初舉行,過往有「10月驚奇」的說法,即在選舉前夕有大事發生,或有某陣營爆料,可能影響選舉結果。4年前的選舉中,希拉里被所謂「電郵門」困擾,有人之前揭發她用私人郵箱處理公務,FBI在10月重啟調查,間接令她僅敗於特朗普。

對事件存疑需查證 有深度偵查跟進

今次的拜登「電郵門」,震撼力遠不及4年前,而它涉及傳媒對事件報道的爭議——究竟新聞守門人有否恰當地處理此事。這個爭議源於美國,香港的一些報紙也有論及,有文章認為「媒體處理正確」,也有評論指「個別傳媒偏幫拜登」、「媒體偏頗不光彩」,負面的意見略佔上風。

看來親中報紙不大喜歡特朗普陣營,對拜登較為留手,有標題說「拜登未參與其子海外業務」、「朱利亞尼報料疑點多」、「電郵元數據欠奉真假成疑」。但也有本港報紙傾向支持特朗普和反對拜登,例如「亨特前拍檔揭拜登參與在華生意」、「拜登女婿親中 助華企入美國」。

外國的主流新聞機構是否冷待「電郵門」及偏幫拜登?《紐郵》率先爆出此事,其他精英媒體沒有馬上跟進,但之後陸續有相關新聞。例如美聯社講解了事件的來龍去脈和有何影響,CBS解釋電郵的內容和為何電腦落入朱利亞尼手上,BBC說明亨特拜登在烏克蘭和中國做了什麼事,Poynter的文章述及對亨特拜登的指控和參議院共和黨報告的關係。還有NBC的報道,專注於電郵中的假文件、假身分和假相片,以及此事背後有美國極右媒體及《大紀元時報》的參與,更提到有當事人聲稱文件涉及香港《蘋果日報》。

《紐時》另一篇偵查報道講及第二個3人小組,包括朱利亞尼、班農和郭文貴。《衛報》對比了Twitter和新聞集團(News Corp)處理此事的手法,都是值得閱讀的文章。可以說主流媒體並非冷待此事,只是對事件存疑,報道前需要時間查證,及後有不少深度的偵查文章跟進。

「電郵門」背後的故事,情節引人入勝,例如手提電腦維修店的老闆,聲稱由拜登兒子遺留電腦硬碟中取得電郵罪證,失明的他竟然認得交來電腦者是拜登之子。還有《紐郵》撰稿的記者不願在文章上署名。事件曝光後,效果未如特朗普陣營所預期,大家關注原來特朗普在中國繳交的稅款,竟然多於他在美國所交的。此事涉及不少有爭議的知名人物,加上4年前希拉里事件的教訓,新聞媒體今次不得不特別謹慎,做足查證工夫。

相關文章:〈拜登「電郵門」事件 美主流媒體回歸守門人角色〉

Scroll to Top